刘瑾霞 陈东海
摘 要:《初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在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核心的问题展开。本文以侯马市高村乡中学三位教师为研究对象,来综合分析当前初中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初中教师;教学内容;新课程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教材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教师就要教什么,这种认识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教材的具体内容是由事实、概念、原理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它仅仅是形成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而作为发挥实际作用的教学内容,其特性不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新课程改革使人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新的认识:“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总体来说,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授者,引导者,其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本文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教师在教学的计划阶段是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二是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对教学内容又作了哪些设计。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
1.计划阶段教学内容设计的特征
对计划阶段教学内容设计的考察主要是从访谈资料和有关的文件资料中详细分析教师在上课前处理教学内容时的表现。在分析中,从考察教师是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入手,重点了解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对教材上所确定的内容是按教材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还是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变动来看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的取向。(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的计划阶段都倾向于对教学的基本内容不作改动,按照教材教参中提供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教学,特别是在例题的运用上完全没有改动。教师的教案很简单,基本是按教参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的。这反映了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来源,对教材中主要内容和结构基本不作任何变动。从以下访谈与观察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上的想法和做法。
语文教师Y:今天这节课讲《傅雷家书两则》,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上课之前,想的是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与付出。通过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这两封家书,提出问题,这两封家书是作者写给谁的?然后再提出一些具体的如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作者和儿子的关系怎么样、作者给出了哪些教诲等一些问题,一环套一环的问题让他们在脑海中产生疑问,激起求知的欲望,才能激励他们去朗读。(这位教师说的内容和教参上的教学建议基本相同)
笔者查看历史教师L的课本,她按照教参把重点的句子画在书上,并且在句子的旁边标上了对该句的理解。如在“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的旁边标的是“‘文景之治产生的背景”。
从以上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次序安排教学内容的。有的教师在上课前把教参上对课文中重点理解、体验、探究的句子,按照教参的说法标在课本上。部分教师的教案也是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观点。
2.课堂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处理的特征
以上是教师在教学计划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情况。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又是怎样处理的呢?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和课后访谈资料的分析,重点分析教师对计划阶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改变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几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原来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不改变,对练习题的处理有所增加或减少,但减少的多一些。原因是学生在上课期间完成不了教师要计划做的题。增加练习只是当好的学生做完教师设计的题目时,给他们增加一些难一点的题目。教师在讲练习题时,基本上是按教参及教科书和导学案上的练习题的要求来讲授。从有关教学内容设计访谈和教学片段中的摘录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内容的处理基本上是按照事先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依据教材上规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也是基本不变的。从访谈中会发现教师也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目标衡量教学效果。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有一定的机械性,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提出的也只是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没有延伸性。
二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完全根据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也是基本不变的。这说明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侧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掌握,这样学生只能获得一些系统的知识、技能技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可能受到限制。教学参考书只是一个参考,教师完全以教参为中心,会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也只是按教参上的流程串了一遍。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事实上完全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中对初中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分析的建议
1、熟悉课标和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初中的老师,可以把课标和教材放在一块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我要教什么,我为什么教,我如何教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2、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3、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不研究教材不行,那么光研究教材肯定也是不行的,另外,只研究教材上的文字也是不行的,还要研究教材的内涵、外言、结构和背景,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
4、拓展教材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适当的拓展教材。比如说影像片段,实物,音乐等,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些拓展教材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
5、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在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 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