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裤子
一般中国人出国之后,都要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一来入乡随俗,二来叫起来也顺口。某先生却不,去了北美之后仍然以自己的本名行世,颇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劲头。不过按照洋人的规矩,姓名改不改无所谓,叫的时候得把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以“表示对自己的尊重”(葛优语)。该先生的名字西洋化之后,谐音“冰箱”,于是这一大名就从他当学生起,一直叫到当了教授。至于他的本名,现在已是如雷贯耳,这里为尊者讳就不说了。
从外形上来看,冰箱教授人如其名,气场也很足。第一次给我们上课,大老远就能感觉到地板的震颤,直到大家在屏声敛气中迎来教授挺胸叠肚的身影。冰箱教授的课气氛活跃,大家爱听,但心情却并不轻松。
冰箱教授讲课的时候,喜欢在讲台上一边讲一边来回走,直走得用木板搭起来的讲台吱嘎呻吟。更要命的是,他不像某些人,因为肚大,为了安全起见,把裤腰提到“包二奶”的程度。他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只用一根皮带把裤子象征性地系在腰间,然后放任裤子在掉与不掉之间惊险万分地晃荡。同学们一边听着课,一边心惊胆颤地密切关注那条岌岌可危的裤子,时刻准备着冲上去,拎上一把,以全师德。
就这样被那条随时可能出事故的裤子折磨了近半个学期,终于有心脏不太好的同学忍受不了,直言相告。冰箱教授哈哈一笑,说这都是在加拿大念博士的时候逼出来的。想当年,他也是身材匀称的翩翩少年郎,后因学业压力大,整天靠喝咖啡提神,就这样,一边念博士更新知识,一边喝咖啡更换裤子。据说到博士念完的时候,就已经更换到了第五代裤子。我掐指算了算,其更新换代的频率与苹果产品差不多。
别人读博士减肥,冰箱教授读博士反而增肥,这事总觉得有点怪异。但冰箱教授自己不以为怪,依然风风火火,来去自如,显然对自己的身材非常有信心,坚持不再更新换代。只是那裤子一直跃跃欲试,随时准备泄露真相,显得有些居心不良。
但冰箱教授没有给我们领略局部真理的机会,与李嘉诚先生打了几回高尔夫球,就被挖走了,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传道授业、领袖群英了。前几天,偶然看到他在电视上慷慨激昂地指点江山,风采依旧,我就等着电视台给个全景。可是一直等到演讲完毕,镜头也没有下移,急得我差点给电视台编导打电话——不知道冰箱教授现在已经换到第几代裤子了。
家在纽约
我住的地方是纽约第三大华人区,位于皇后区。即便不住曼哈顿,美国人也更愿意住在布鲁克林,而不是皇后区。这里可算是一个典型的穷人区,我却很快喜欢上这里。距离脏乱的百老汇路几个街口,就是大片大片在曼哈顿几乎已经绝迹的TOWN HOUSE,家家户户都有小小的车库和小小的后院。我习惯在路过时停下来,逗逗那三只长得一模一样的流浪猫。它们渐渐认识我,不再像刚开始,我一走近就躲到车底去。这让我很是欣慰,感觉就像纽约渐渐熟悉而接纳了我,而不是仅仅相反。
这里华人虽多,但并不超过40%。走在路上时,我喜欢仔细辨认路人的国籍。我能清楚区分日本人和韩国人。越南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被我一概划为东南亚人。老挝女人头上总是包着厚厚的布条。墨西哥人大都长得胖,像牵一串葡萄一样牵着他们的孩子。五六岁的墨西哥小姑娘长得最美,上了10岁就开始让人惋惜地长成胖子。她们似乎有很小就穿耳洞的习俗,小姑娘们戴着精致的金耳环,走在路上会有细细碎碎的叮当声。所有的白人都被我称为美国人,有些鼻子特别鹰钩的我才知道是犹太人。这里的犹太人不怎么戴小帽子,最传统的哈西德派犹太人都住在布鲁克林,戴着高檐帽,过着据说和两百年的犹太人毫无区别的生活,严格遵守塔木德里的613条禁令。
再往后走一点是黑人聚居区。那边有附近唯一一家麦当劳,有时候我和老公会散步过去,喝咖啡吃薯条。心理上我有点怕他们,却又觉得不知从何怕起,看起来他们和我们都过着差不多的人生,只是在麦当劳里,他们可以一口气吃下三个汉堡。自从迈克·摩尔拍了那部《超码的我》之后,美国麦当劳就把他们的巨无霸双层汉堡取消了。我总觉得会有很多人恨这个对人类忧心忡忡的导演,吃成胖子难道不是一种天赋人权?
我就是坐在这家麦当劳里写这篇文章的。我叫了一杯果汁,老公点的是一杯咖啡,加起来没有超过3美元。住在这附近,总觉得5美元都可以办成不少大事,比如买3磅樱桃或者两包咸肉,或者像现在这样,在一家吵闹混乱的麦当劳里坐满一个下午,再拿着剩下的两美元和几个硬币回家。
我坐在靠玻璃门的位置上,看着外面走过去一个墨西哥人,一个黑人,一个不知道是混血还是晒黑了的白人。一个男人靠在停车投币器边晒太阳,脖子上戴着粗粗的金链子,不过我看不出他的来历。
阳光下,这混乱甚至肮脏的一切都让我兴高采烈,连地面上四处乱跑的碎纸片,都像蝴蝶在飞。
爱情游戏
有姑娘在网上发帖求助:“男朋友因为打英雄联盟而不理我,我趁他出差把他17页符文全溶了,排位分从1800掉到1100,男朋友回来竟然要跟我分手。”楼下回复:“他没砍死你说明他爱你。”
17页符文和排名有这么要紧吗?我好奇地去询问公司实习的小男生。小男生之前有一个月提前支薪,我还当他泡妞开销大,没想到理由是打游戏买装备钱不够。小男生听完花容失色:“17页符文很厉害的!”有多厉害?小男生说:“反正我一个月工资是不够换这个的。”
这个游戏需要很多钱吗?小男生说还不止,打这种游戏还需要很集中很集中的注意力。难怪网上又有女生求助:“男朋友每次打Dota(魔兽游戏的一种)的时候接我电话都不及时。”跟帖的网友纷纷表示:“会接你电话就不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憎恨网游的怨女,恨会生出恶念。有女人用502把鼠标粘在桌上,有人将鼠标拆开剪断线路,更不留后路者,忿忿单击游戏图标按下del键……可惜这些都是徒劳的反抗。鼠标坏了可以再买,按del键往往只是删除了桌面快捷方式。男人若是死心塌地爱TA超过爱你,给他一台电脑一个鼠标——甚至给他10块钱去网吧,他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无数情感专家再三劝诫女人:“不要问他到底/究竟爱不爱你。”“不要让他两者选一。”偏偏有女人不信这个邪。“游戏重要还是我重要?”“都重要。”“二选一。”“……先等我打完排位再选。”
文艺派女子说:“在踏上红地毯的那一刻,我忽然疑惑——或许他应该娶一名叫Dota的女子?”有女人肚子大了,男人还在打游戏,女人摸着肚子跟宝宝诉苦:“宝宝啊,我的爸爸会换灯泡、会修电器、还会做饭,你的爸爸呢?他只会打游戏。”
Dota对男人的吸引力有多大,对女人的杀伤力就有多强。Dota2发布之前,消息是这样流传的:女生们注意了,请珍惜和男人的大好时光吧,因为Dota2马上要来了,你们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不知道是哪个外行写的:如果一个男生在打Dota的时候回了你的短信,你就嫁了吧。真的是有女人因为男人放下电脑长达一分半钟接自己的电话而感激涕零爱到荼蘼甜到忧伤的——不过她后来才知道,那游戏25级一次复活时间不多不少,正好是90秒。
把电脑泡进浴缸里也不足以解恨——其实也解不了恨。除非你也进去了,溶掉他的符文,才算触到痛处。有男人就抱怨:“我打游戏她在一边守着,我嫌她烦就教她玩,现在她玩得比我厉害,不理我了……”
鲥鱼的味道
春夏之交正是昔日鲥鱼入馔时。世间鲥鱼有三种,即长江鲥、印度鲥、美洲鲥,其中以长江鲥为“三鲥之冠”,长江鲥又以镇江鲥鱼为上品。鲥鱼肉细味鲜,古已知名,如《红楼梦》庚辰本双行夹批里,就曾形容某段描述细腻之极,有似“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矣”。难怪明代洪武元年定有“荐新”之礼,即每月初一向太庙进献时鲜食物,其中四月初一进献的五种美食当中,就有鲥鱼。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还曾下旨“飞递鲥鲜,以供上御”。
鲥鱼怎么吃?元人《日用本草》说的清楚:“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荻芽带鳞蒸食为佳。”宋词中,鲥鱼似乎都与苦笋并列,看来二者真是食界绝配。至于烹调之法,苏东坡最是熟悉:“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话说明代把鲥鱼列入太庙“荐新”的食单之后,就好像打上了“宫廷特供”的字样,令食者亦得意洋洋。明万历年间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老师就曾骄傲地写了一首诗,名叫《赐鲜鲥鱼》:“赐比群卿恩已重,颁随元老遇犹难。”
但30年后,沈德符老师在《万历野获编》中谈到了御赐鲜鱼的残酷真相。原来,鲜鲥最初在南京孝陵供奉,之后船运到京,供太庙“荐新”。虽然船工日夜兼程,且有冰块保鲜,但毕竟为时长达一个半月,结果鲜鲥都臭了。沈老师曾经跟船一次,“几欲呕死”。到了京城,臭鱼当然不能直接进太庙,要先“洗刷”一番。太庙“荐新”之后,还要作为御膳原料,或赐给于老师一类的高层领导享用,“侈为珍味,然实不堪下箸”。
最搞笑的是,有位京官到南方做官,夏天里忽然责怪厨师,说为什么烧菜不用鲜鲥鱼。厨师听得糊涂,辩解说每天都做了这道菜。这位领导不信,叫拿来看看。一看之下,惊讶不已,说:这形状倒是很像,但“何以不臭腐耶”?一时传为笑谈。
事实上,正宗鲜鲥极为难得。因为鲥鱼十分爱惜自身鳞片,一触鱼网便不再动弹,故又称“惜鳞鱼”。加上鲥鱼性情暴躁,离水即死,所以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活鲥。何况如今长江鲜鲥近于枯竭,人工饲养的美国鲥鱼亦达数百元一斤。即使最近公务消费大幅压缩,但想必降价仍难。回想明代王叔承的《游金焦两山记》里,“斤可十八钱”而已,按照现时米价两元每斤计,查诸史载当时米价,可折算那时鲜鲥仅仅五元每斤——果然是沧海桑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