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京华时报》再投头版等7个整版,猛烈抨击农夫山泉。至此,《京华时报》向农夫山泉开炮,称其标准不如自来水,已持续28天,消耗 74个版面,史无前例。
一天前,农夫和京华的缠斗,达到了华山论剑的高度。在就产品标准问题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夫董事长与京华记者唇枪舌战三个小时,场面几乎失控。各路财经记者则充当了一回陪审团,不仅向董事长发问 ,问水质和标准,也向京华记者发问,问京华是不是出于利益瓜葛。
对于这场发布会,传媒公关们的意见是,农夫面对“神一样的对手”,自己的危机公关队伍简直就是“猪一样的队友”。如走寻常路,企业在危机中,应该摆出有则加勉,无则改之的态度,这才是企业大事化小的合理路径。农夫董事长的强势,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作为不懂公关的代价,目前农夫的乱局已经发展到关闭北京工厂,退出有超过10万用户的北京桶装水市场。
与此同时,农夫还强硬地诉至法院,向京华索赔6千万。显然,纠纷还将旷日持久地扯皮下去,农夫董事长说“绝不向舆论暴力低头”。
然而,从最新的网友评论看,舆论的天平似乎正向农夫倾斜。有评论认为,农夫展现了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规则,挑战潜规则的那一面。7日的媒体报道也已经有别于过去的一边倒批评,变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
农夫与京华有什么深仇大恨,弄到这步田地?圈里人关注,也做了各种解读。至于公众如何看待,那就看观念的水位有多深了。
眼下,喝,还是不喝?才是公众最急于求解的问题。
这场口水战充斥着专业术语、法律解读、标准之争,从“国标地标”演到“舆论暴力”、“投资环境”,又扯上了“尊严”,却无关人们喝到嘴里的水质本身。这让人不禁想到战火未熄的凉茶战争,想到从前的“达芬奇之冤”和记者会上的泼泪。中国消费者理论上是“消费食物链”的顶端,却总是在隔岸观火然后不知所云。
然而,看似简单的事情,至今无果。《京华时报》用了74个版面报道评论,农夫虽然出具了2008年美国FAD的检测报告,称质量高于FAD标准,但这毕竟是5年前的老黄历了。最新的检验报告呢?第三方的权威结论在哪里?谁来还消费者一瓶“干净”的水?一瓶水它到底合不合格?它到底安不安全?其实很简单,应该标准说了算。但眼下,多套标准并存,各个标准打架,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到企业标准,那么在众多标准下生产出来的包装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新国标呢?相关部门应该出来说话的。但权威机构,各路专家也集体沉默,无人趟此浑水。
农夫山泉到底是一个试图掌控行业标准的蒙牛,还是个被媒体过度批评的达芬奇,又或者只是水业中的正人君子,现在还都无从评判。但社交媒体的发达,社会的公开透明,已非央视当年打击达芬奇时可比了。
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体,无信不立,用充分公开的信息证明诚信,才是正道。
近日红会负面新闻不断,捐款额大幅下降。
1. 你给红十字会捐过款吗?
2. 你今后会自愿给红会捐款吗?
3 彻查郭美美事件对红会提升信誉有帮助吗?
5 月2 日,《人民日报》批跳水节目以明星丑态博收视率,收视率至上。对此,你怎么看?
1. 你爱看明星跳水节目吗?
2.应该整改这种节目吗?
(数据由中国新闻周刊网/ 新浪网联合调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