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淑萍
熊淑萍/南昌理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师(江西南昌330044)。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 David·C·McClelland在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成就动机是指“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Murray,1938年)。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人类非智力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Harackiewicz,1985年)。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学习驱动力强,抱负水平高,对事物反应较快,对于与成就有关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一般来说,成就动机高的人易于成功(金树人,1979年)。随着对成就动机研究的深入,对其概念,结构有了新的解释。目前国外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成果斐然,值得我们借鉴。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是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拉开了成就动机研究的序幕。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80年代初,Dweck等人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与此同时,自我效能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一所民办高校大学生600人,一所普通高校大学生600人,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083份,问卷有效率为90.25%。
1.成就动机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T.和Nygard,R.于1970年编制,后由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K.A.于1988年合作译制成成就动机量表(AMS),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共30道题。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成就动机越强。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由于本研究被试对象为大学生,因此,对量表的一些项目进行了改动。将第2题的“同事”删除,第 3题将“邻居”改为“室友”,第 4题将“同事”改为“同学”,第 5 题删除“女儿”,把“夫妻”改成“恋人”,第6、7 题把“配偶”改成“恋人”,“同事”改成“同学”,“工作单位”改成“学校”。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共10个项目。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和0.91之间。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施测。所有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个人作答。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不同性别、年级、不同家庭收入、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兄弟姐妹中排行的方差分析,部分结果见表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社会支持没有显著差异;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家庭收入良好的大学生,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家庭收入良好的大学生。此外,在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以及兄弟姐妹中排行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收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社会支持方差分析
表2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各维度间的相关关系检验表
由表2可以发现,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成就动机的预测能力,以成就动机总分为因变量,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的利用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3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成就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表3 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测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驱力,成就动机是动机最为重要的一个形式。个体能否取得一定的成就,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与人格因素有关,格布哈德对大学生进行了解决抽象问题的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自信心会影响其成就动机,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正是决定学习者自信心的重要因素。经本研究证实发现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确实对成就动机起着预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及其显著。
因此,培养大学生成就动机要引导大学生对成败进行合理的归因,培养大学生自信心,以及帮助大学生促进其人际关系,使其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1]姜珊珊,程利.浅析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和激励[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2]Kei Mizuno,Masaaki Tanaka,Akira Ishii,Hiroki C.Tanabe,Hirotaka Onoe,Norihiro Sadato,Yasuyoshi Watanabe.The neural basi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motivation[J].NeuroImage:Article history,2008
[3]Sang Eun Woo,Alyssa Mitchell Gibbons,George C.Thornton III.Latent mean differences in the facet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adult workers in the US[J].ScienceDirect,2007
[4]黄玉珈.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J].现代企业教育,2008
[5]李园园.试论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7
[6]冯舒.探析成就动机的培养[J].山西焦煤科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