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国,孙德瑞,马晓龙, 尚小峰
(1.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318;3.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生产测井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0)
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木头鼻状构造带(图1),区域构造形态南翼缓,北翼陡,为一向西倾的被多条近南北向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1]。通过沉积法[2]确定物源,确定区域物源方向为西南方向,是受通榆-保康水系影响形成的典型曲流河沉积,发育有典型的曲流河河道、废弃河道等,砂体由东南向西北呈条带状延伸。
木101井区泉三段储层砂体物性差异性大,构造形态多样,发育有多类油藏。根据前人在松辽盆地泉头组的研究表明,当砂地比大于50%时很难形成岩性圈闭,在35%~50%时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砂地比在20%~35%时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砂地比小于 20%时主要发育岩性圈闭[3]。由表1可知,研究泉三段砂地比主要分布在0.07~0.48之间,总体来说深部砂体较浅部砂体发育。
图1 木101井区泉三段顶面构造及试油成果图Fig.1 Structure and test results of Quan 3 section in Mu 101 well area
当断层与斜坡带构造或者砂体展布方向与构造走向以一定的角度相交时,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泉三段复合型油藏主要是断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鼻状构造的西北翼带,或者是在近南北向的断层处与构造斜坡共同形成的构造高部位。
表1 水101井区泉三段砂地比较统计表Table 1 101 Comparison of Quan 3 section in Shui 101 well area
主要分布在被断层分割区域性断块内,而且断块内部无断层分布的大面积低幅度构造,储层砂体主要是水下分流河道,边滩,砂体呈断续条带状,砂地比一般小于20%,以上倾尖灭油藏
由于泉三段距离上部的生油岩青一段较远,而且泉三段砂体为不太发育的曲流河沉积,并受构造破坏作用影响,整体含油性不好,但在个别区域却有较好的油气产出,因此造成油水的整体认识不清。
2.1.1 油气的纵向展布特征
由于构造幅度不大,砂体厚度较小,单期河道砂体厚大约在 3~7 m,油水的重力分异程度普遍不高,多以油水或油气水混层出现,全区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但在分区块内部可见油底界面,由 126区块油藏剖面图(图2)可知该区块的油底界面大约在海拔-850~ -860 m。由于砂体的横向和纵向物性突变快,干层在全区普遍存在。杨大城子的油气主要分布在相对较浅的第五至第八砂组,深部第九、第十砂组砂体虽然发育,但含油性较差,主要为水层。
2.1.2 油气的横向展布特征
由于该区泉三段为曲流河沉积,砂体横向非均质性差,平面上含油区域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废弃河道,边滩等砂体发育沉积微相中。如126、8-8、118等区块含油较好,而未在有利沉积微相的141-129和147-152等区块,泉三段的油层不发育。另外,在断层与构造形成的高部位和砂体上倾尖灭处含油好,南部翼部高幅度构造中有少量气层或油气混层存在。
图2 126区块油藏剖面图Fig.2 126 Block reservoir profile
2.2.1 沉积和构造控制着油气横向上分布
工区泉三段的砂体为先期砂体,构造相对于砂体为后期构造。泉三段主要发育在河道砂体和边滩砂体上,砂体的纵横向连通性较差,但砂体在空间上叠置成片,形成了大面积的岩性-构造或岩性圈闭,为油气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有利的沉积相带储层物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富集,所以油层发育。如118,126,128,146等区块中构造有利区域油气富集程度较好,由砂地比表(表1)可知,141-129和147-152区块砂体发育,但受后期密集断层破坏,储集条件不好,少量发育杨大城子油层含油性较差。
2.2.2 “上生下储”模式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有利条件
目的层油气主要来自上覆青一段,发育的断裂消亡在青山口组,使青山口组成为良好的盖层,下伏泉三段砂岩发育,上覆地层超压为青一段生成的油气沿断层向下运移提供了动力,形成了上生下储含油气组合的特殊运移模式[4]。油气经断层由上而下“倒灌”进入下部储集层,这种运移方式在泉三段普遍存在,为大面积连片含油创造了条件,造成了泉三段较浅的层位较深部层位含油好,深部的第九、十砂组虽然砂体发育,但绝大部分层位以水层为主。
2.2.3 构造应力及断裂和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通道
研究区断层发育,以南北向为主,这些断层把青山口组烃源岩和砂体连通,为青山口组一段生成的油气向下运移至扶杨油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储层具有低孔、低渗[5]等特点。前人在其成因上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构造运动形成的动态压力及流体势差,是油气大规模区域运移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区目的层在大的南北向断层处含油性较好。
2.2.4 局部性的盖层为深部砂组油藏发育提供有利的封堵条件
杨大城子的油源是来自上覆的青山口组沉积,青山口发育的大段泥岩不仅是生油岩,而且是杨大城子油层的盖层,为杨大城子的整体含油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青山口段与杨大城子油层之间有扶余油层,油气运移距离到杨大层子的距离相对较远,油气的运移往往达不到杨大城子的深部砂组,只能到达相对较浅的砂组。通过研究发现,杨大城子自身发育的局部性盖层为泉三段的深部富油提供了条件,如126区块第五砂组(图2),128区块的第七砂组都是很好的区域性盖层。
(1)研究区泉三段油气藏类型是以断层-岩性油气藏和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也存在少量的构造-岩性油藏。
(2)泉三段含油性普遍不好,自上而下含油性依次递减,全区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各区块内可见统一的油底界面,油气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砂体发育好的沉积微相上,在断层控制的构造高部位油气相对富集,工区鼻状构造的北部翼部转折带有少量气层存在。
(3)研究区泉三段的油气平面上的分布主要受砂体、断裂和低幅度构造等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主要受生储盖模式,以及局部性的盖层控制。
[1]王国庆.木头油田101井区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0.
[2]Haughton D W, Morton A C ,Todd S P. Developments in Sedimentary Provenance tudie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张顺,崔坤宁,张晨晨,等.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J].石油和天然气地质,2010,32(3):412-419.
[4]唐振兴,白连德,等.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老油区勘探实践[J].石油地质, 2009(4):19-21.
[5]张大伟.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中浅层岩性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