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龙彪
[摘 要]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关键词]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1001605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在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就学习型政党的内涵、要求和任务作出了进一步论述和部署。建设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十八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和新要求,在学习型基础上又提出服务型、创新型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性质、特征和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总体形象定位上更加清晰、完整,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
一、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主要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创新。这个创新主要是在总结一些地方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成功经验基础上的实践深化和理论升华,是尊重实践,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一个范例。贵州省遵义市率先提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遵义市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引起了习近平的重视,他在新华社《内部参考》2009年第86期《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查》上批示:“贵州省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颇有新意,为履行党的宗旨意识探索建立创新载体。请跟踪了解他们的有关工作情况,对有益的经验及时予以总结。是否称之为‘服务型党组织,提法要推敲,还要严谨一些。”[1]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遵义等地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提法和做法进行了总结提炼,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个提法显然更为严谨、准确一些,任务也更加明确。同时,又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基础上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要求。这个要求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
第一,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政党执政一般规律决定的,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执政党特点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P283)。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3](P10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重要思想,明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要求,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战略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根本标准”[4](P16)。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可见,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是在局部执政还是在全国执政,我们党一心为民的政治本色始终没有变。
从政党执政一般规律看,执政就是服务。一个政党只有为国家、民族、人民服务好,才能说切实履行了执政使命,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才能长期保持执政地位。世界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执政党、人民和公共权力三者的关系。在现代政党政治下,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执政党的,执政党代表人民执掌公共权力,必须以执掌的公共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充分发挥政党的利益综合、表达和整合以及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功能,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各种利益诉求得到科学整合并付诸实施,实现经济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从而获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如果执政党不能切实履行为绝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执政职能,就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和委托,就会丧失执政的合法性,最终失去执政地位。
第二,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永葆党的政治本色的必然要求,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多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获得了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60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进入21世纪,虽然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不但不能变,而且要继续保持下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党进一步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第三,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迫切需要。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执政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把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我们党必须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由领导型转变为服务型。只要求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改变工作方式,而执政党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和方式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难以深入、持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是确保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需要。按照十八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执政使命非常神圣,执政任务非常艰巨。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要取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一些地方探索构建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的经验的提升,具有扎实的实践依据。
服务型党组织概念是由少数地方首先提出的。一些地方之所以提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主要是基层形势发展使然,是实践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创新基层党建的理念和思路,针对过去基层党建的不足,弥补服务这个“短板”。贵州省遵义市率先提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促使该市提出这一基层党建新提法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特别是连续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甘肃的“陇南事件”等重大群体性事件。遵义市委在研究这些重大事件中感到,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不断完善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服务体系,用完善的服务体系去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心情更加舒畅。遵义市委认识到,一些党组织淡忘甚至抛弃了服务的功能,只强调领导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监督功能,从而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对立,需要强调和强化服务功能[5]。2011年7月18日,李源潮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6]在中央明确提出要求“积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后,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也相继作出了部署。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推广‘一村一站一助理等模式,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城乡支部一帮一等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7]。浙江省将“积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写入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要求“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8]
总之,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这个课题最初是由少数基层党组织根据本地区实践发展需要提出来的,是基层党建的一个创新。由于它符合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契合基层实际,顺应民心,符合时代精神,所以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进行实践推广。可见,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源于基层的创造、实践的探索,有着扎实的实践依据。
二、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
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都是一个新课题,对其内涵的认识和把握需随着实践的展开和研究的深入不断拓展、深化。就当前的实践和认识水平来看,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和风气,做到服务意识更加自觉,服务方略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科学,服务体制更加健全,服务效果更加优质,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更加良好,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第一,从目的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在新形势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领会和解读,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执政党来说,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为服务而服务,最根本、最现实的目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针对当前执政党建设的“软肋”和“短板”,通过更加重视为群众服务和提供比过去更优质、便捷、群众满意的服务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执政党的亲和力、感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从概念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的“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治国理政意义上的服务,与通常所谓“服务行业”的“服务”不同,与正在大力推进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服务”也不同,主要指涉政党的执政服务,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执政党服务的对象不只是某个人、某个集团或某个社会阶级阶层,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服务方式的间接性。执政党主要通过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事事亲自动手的全能型政党。(3)服务层次的高度性。执政党的服务是战略服务而不是战术服务,主要是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指明方向、道路,确定目标、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是抓细枝末节、琐碎事务,因而服务的层次高、要求高,决策影响大,责任也大。
第三,从职责看,执政党的主要服务职责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我国政治体系是由政党、政权、军队和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人民群众团体构成的大系统,尽管这些组织都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但在整个政治服务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职能是有差别的。党是国家政权机关、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实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全局工作上党总揽但不包揽,协调各方但不取代各方,各方的工作仍由各方去办,各方之间的事由党协调。在重点工作上,党主要抓方向、方针,政府抓方案、方法和具体实施。在工作方法上,党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第四,从内容看,执政党的服务主要是政治服务、组织服务和思想服务。执政党的领导职能要求其对国家政治体系中所有组织实行总的领导,具体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上。从这个意义上看,执政党的服务不是取代其他组织的活动、代替它们直接开展服务,而是领导其他组织进行服务。政治服务主要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具体说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问题。组织服务主要解决由什么样的执政骨干队伍来贯彻落实执行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思想服务主要解决全党全国人民贯彻落实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动力源泉和思想统一问题。
第五,从方式看,应该坚持科学服务、民主服务、依法服务。执政党的服务是一门科学,科学服务就是执政党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按照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服务。作为一门科学,执政党的服务是理论和制度的统一,是理念和方法的统一。民主服务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服务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主要是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夯实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基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一个怎样贯彻、落实的问题。理念是精神的东西,精神只有转化为物质,理念只有转化为实践,才具实效性。决不能把“服务型”仅仅变成一个宣传口号或者一个标签,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把它付诸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缺乏理念指导的执政党建设实践是盲目的,缺乏实践的执政党建设理念则是空洞的,执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建设实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把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全党共同努力、长期奋斗,党的各级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石,党的各级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夯实立场根基,使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政党的立场体现其性质宗旨、方向目标、价值追求,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性质宗旨、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只有真正领悟了人民大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人民大众。坚持人民大众立场又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个问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正确定位。“为了谁”?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谁”?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好“我是谁”。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诸如舟和水、鱼和水,像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等都是这种关系形象生动的比喻,这些都强调的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告诫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要求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像对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9]。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夯实情感根基,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感情是把认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媒介。很难想象,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党员干部能真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从实践看,对群众的感情必须解决好“有没有”、“真不真”、“深不深”、“实不实”这四个基本问题。“有没有”是前提。“真不真”是对态度、立场的进一步考验。不能光看口头表态,关键要看行动。“深不深”考验的是服务是否持续、长久。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长期。服务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实不实”考查的是效果。服务不能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夯实能力根基,提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服务能力。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虽有贯彻服务型理念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一愿望的能力,以致在实践中力不从心、碌碌无为,甚至差错不断、事故频出,对工作造成很大损失,对党的形象造成严重伤害。这说明,尽管有良好的愿望,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决策、得力的措施和有效的实践,这种愿望也只能化为泡影。所以,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关键在执政骨干队伍的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自觉意识,还要提升服务能力。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夯实作风根基,进一步改进党的作风。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最重要的是开展真心诚意的服务,取得实实在在的人民满意的实效。要落实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要防止被服务和假服务。那种脱离人民群众需求,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服务,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有悖于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意,有损于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声誉,非但不能给执政党加分,反而给执政党减分。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夯实制度根基,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执政党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和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党务公开是执政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目前党务公开已经在基层普遍推开,但是进展不平衡、社会评价不一。要积极回应党内外的呼声,进一步细化党务公开的栏目,充实党务公开的内容,使党务公开的信息不仅能够反映党务原貌,而且能够让社会公众充分知晓和理解。执政党服务绩效评估是对服务行为结果的评价,也是对执政党行为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切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进而提高公信力。建立健全执政党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在评估主体的确立方面应坚持党外评估与党内评估相结合,重视社会公众的评价,将社会公众对执政党的评价和执政党对自身的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估指标的设计方面应涵盖经济绩效、政治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生态绩效等各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并适当提高各方面绩效“质”的权重;在评估流程的规划方面应体现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并将评估结果与对领导干部的激励与问责、升迁进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刚性、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研究课题组.始终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研究[DB/OL].[20121210].http://www.gzxsdj.cn/gsgg/1408.html http://www.gzxsdj.cn/gsgg/1408.html.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辅导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5]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90928.
[6]李源潮.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N].人民日报,20110719.
[7]张高丽.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奋斗[J].支部生活,2012,(6).
[8]赵洪祝.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创业创新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N].浙江日报,20120608.
[9]刘云山.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J].求是,2011,(16).
责任编辑:陈文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