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采萍 王海琴
(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23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0%,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多[1]。郭吉平等于2004年对上海市奉贤区≥40岁居民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6 108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80%[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市社区人群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28.50%。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2/3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2006年开始,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高血压社区干预工作,其中包含在社区推广降压保健操。为了解降压保健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我们于2012年进行了效果评估,报告如下。
上海市华泾镇共有13个居委会,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居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本人自愿,知情同意;④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能参加日常运动锻炼。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共114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即干预组37人,健康教育组35人,空白对照组42人。
1.2.1 运动干预组
选用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编制的降压保健操,由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专员负责教习降压保健操并进行督导。降压保健操共有8节,分别是梳理五经、推摩桥弓、震颤放松、升降开合、左右穿掌、摩运太极、按摩丹田、拍打放松,通过自我点穴按摩与全身练习相结合,舒经通络、行气活血、平肝潜阳,控制血压。要求干预对象每天早晚练习降压保健操1次、每次15~30 min,每周不少于5次,干预时间为1年。每周接受课题组团体督导1次;每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3次,记录在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上。
1.2.2 健康教育组
健康教育组患者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进行危险分层并分组管理,常规血压随访,进行健康教育。
1.2.3 对照组
除卫生服务站定期测量血压外,不进行其他干预。
血压控制效果评估分为优良、尚可和不良。1年内>9个月血压<140/90 mmHg为优良;1年内>6个月血压<140/90 mmHg为尚可;1年内≥6个月血压>140/90 mmHg为不良。高血压控制率:优良+尚可/高血压人数×100%[3]。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x2检验。
经过降压操的锻炼,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虽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各组平均收缩压比较 (mmHg)
三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干预前后各组平均舒张压比较(mmHg)
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1.08%,60.00%,33.33%,控制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8,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干预组与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x2分别为3.87、5.48和18.17,P值均<0.05,运动干预组好于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干预后各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大量研究报告表明社区干预可以减缓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增加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4-7]。社区降压保健操的运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取得同样的降压效果。在进行为期1年的降压操干预后,干预组平均收缩压控制效果要好于其他两组。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原因可能是社区一般的健康教育只是传播知识,而降压操将干预付诸于行动的结果。
由于影响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次干预的时间又不长,所以舒张压的降压效果不是很明显,有待进一步观察。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较多,研究结果表明,收缩期血压的升高能加速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存预后[6],所以本研究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高血压降压保健操由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编制而成,是一种通过自我点穴按摩与全身性练习相结合的保健操,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舒经通络、行气活血、平衡阴阳的效果,进而能起到平肝潜阳、控制血压的作用。
老年人空闲时间相对较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养生保健,加之目前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往往能够比较好的执行医生所建议的干预计划。通过降压保健操锻炼,不仅增强了体魄,放松了心情,扩大了交往,打通了经脉,也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促进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适合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方法,如果配合规范用药、健康教育、平衡营养,一定能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12): 919-922.
[2]郭吉平, 黄久仪, 曹奕丰, 等. 上海市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15): 1267-1269.
[3]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1): 11-29
[4]王丽娜, 曹丽, 张敬一, 等. 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16(2): 125-129.
[5]于凤梅. 运动干预防治高血压的机理研究进展[J]. 四川体育科学, 2010, 6(2): 30.
[6]朱永锋, 张娟, 邓军, 等. 县级城乡高血压病防治的流行病学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0(1): 36-37.
[7]Verdechia P. Prognostic value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Hypertension,2002, 35(3): 8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