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需要营造文化氛围

2013-05-10 10:07陈自鹏
天津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尔斯校门

■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教育创新需要营造文化氛围

■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党中央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儿。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要提升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必须搞好教育创新。如何才能搞好教育创新呢?有的学者从基础置换、理念更新和体制契合三个方面给予论述。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要把教育放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之上实施创新;要运用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如教育与现代生产相结合、教育个性化、终身学习、教育国际化、教育的“三个面向”等;体制方面要给予教育创新足够的条件,以鼓励先进,多出快出教育创新成果等。这些观点确实让人深受启发。

那么,在学校内部要搞好教育创新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近读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年轻人怎样成长》一文,文章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情况,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教育创新需要营造文化氛围。

杨教授介绍说,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位获得菲尔茨特别奖的教授叫安德鲁·怀尔斯,他从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到普林斯顿大学做教授,之后大约有8年时间几乎没有发表一篇文章。更奇怪的是,这8年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学校、院系的领导们也都不过问,他们充分信任怀尔斯。令人感到惊奇和欣喜的是,怀尔斯最后竟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350年的难题——费马大定理。

你看,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是多么重要啊!充分地信任教师,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想做出一番业绩的,都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空间,这样,教师或教育科研工作者便有自由、有淡泊、有悠闲,也便有自主、有思考、有创见。俗语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对于一个教师或教育科研工作者来说,不揠苗助长,不急于求成,扎扎实实,步步为营,才能出大成果。

还是这个普林斯顿大学,那里还有一位伟大的人物——约翰·纳什,他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本来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数学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患了精神病,结果普林斯顿大学把他请去,让他在学校里呆了30年,保留他的办公室,待遇不变。在各方面的关心下,纳什最终康复,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故事后来拍成了电影《美丽心灵》,还获得了奥斯卡奖。可以说,“美丽心灵”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化,他们对人对事有一种宽厚的胸怀。这确是一种美丽,一种心灵的美丽。

无疑,宽厚的胸怀可以融冰为水、化蛹成蝶。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这样的胸怀,所以它的辉煌的校史中又增加了一个伟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我认为,只有对他人宽厚的组织或人,才会对社会和苍生施与大仁和大爱。普林斯顿大学做到了,因此普林斯顿大学理所应当地得到一份丰厚的回报。

杨教授还介绍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的校门很小,其中有一扇很小的校门上镌刻的字很有文化内涵:校门的正面刻着Enter to grow in wisdom(入门以增长智慧),反面刻着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离开以更好地服务祖国与社会)。哈佛大学还有一个标志性的雕塑,是一位脚着金靴坐着的绅士,铭牌上显示“此人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他在 1638年创立了哈佛大学”。这个雕塑是哈佛有名的“谎言雕塑”,为什么说它是“谎言”呢?第一,这个雕塑不是根据哈佛本人的相片所制;第二,哈佛大学是在1636年成立的;第三,约翰·哈佛不是创始人,他只是在1638年把自己遗产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了学校,所以学校委员会决定以他的名字作为校名。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错了,为什么还不更正这个雕塑的铭牌内容呢?学校的回答是:质疑的精神是哈佛一向秉持的,“谎言雕塑”提醒哈佛人,永远不要迷信传说中的权威,而要努力追求自己坚信的真理。

确实,哈佛大学有一种宽容的精神,它容许别人犯错误,容许别人改正错误,容许别人提出质疑。其实,也正是有了这种宽容,师生才不怕犯错误、不怕遭遇挫败,才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放开手脚、不断创新。

宽松的环境是一种际遇、一种幸运、一种智慧,它能够使人忘掉世俗、忘掉困扰、忘掉功利,能够使人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享受创新创造成功成就的无穷乐趣;宽厚的胸怀是一种仁慈、一种德行、一种精神,拥有者的施与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宽容的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民主、一种品质,这种精神会激励师生勇于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开拓创新。

归根到底,宽松、宽厚、宽容都是一种人文情怀,都是一种人本文化。搞好教育创新,营造文化氛围任重而道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

(责任编辑 韩瑞新)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大学尔斯校门
Haun Saussy, The Making of Barbarian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ultilingual Asia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库尔斯克会战
风雨中陪考
《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
别让校门隔开知识与生活
试探普林斯顿大学之办学特色
一兜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