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逗逗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依靠国际化课程来实现,而课程国际化的关键在教师。以温州大学为例,阐述国际化课程师资的现状和问题,探究今后培养和发展的对策。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和培训选拔,营造国际化环境,培养国际化课程师资团队。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教师培养
一、高校开设国际化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一体化、政治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剧,当今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每个国家都处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之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国际化”已经成为各高校努力的重点与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合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教育国际化包括教育目标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跨国界的技术援助和教育合作等。其中国际意识强、国际知识广、理解国际事务、了解世界文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最终依靠课程来实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第八条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高校开设国际化课程,是推进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通过全英文或双语的教学,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增进校园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并能满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生培养的教学需要。而作为教师,期望整合专业知识与英文能力训练的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国际观的课程内涵,使学生提早适应未来课程国际化的走向。
二、国际化课程教师承担的重要角色
“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创新者,是实施课程的国际化、协助学生语言能力、了解国际文化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课程的实践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以及展现自身知识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和课程紧密相连,课程的推动全靠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它包括教师对专业领域、对课程、对教学、对学生、对环境脉络的知识,是教师本身对于自己知识扩展架构而成。
国际化课程的任教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不是所有会说英语的教师或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就可以完全胜任。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科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学科体系的架构以及学科课程的组合体系有清晰的思路。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另外,需要纯熟于英语教学的理论技巧与策略,能够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教师能够融会贯通的表述和解释专业词汇,能够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并具有实践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要协助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
三、温州大学国际化课程师资现状
温州大学目前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的国际化课程有30多门。现有的国际化课程任课教师,除少部分外国专家外,本土教师的背景有三类:一类是专业课程教师,有相当的专业学术知识,英语水平和使用能力较强,语言表达方面无困难;二类是语言教师,有相当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又具有其它专业领域的学位或教
①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第1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第13页
学经验,有双重的研究教学背景;三类是留学归国的专业教师,专业水平高,又有用英语进行交流或教学的经历。
目前师资存在的问题是:
1、国际化课程教师队伍薄弱,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学校层面聘任的国际化教师仅十位,其它由各学院开设国际化课程的教师十多位,总共不到30位,仅占总专任教师数2%,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离教育部要求的5%-10%还有很大的距离。
2、教学上遇到的困难:
有些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师全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虽然语言运用非常得心应手,授课内容也强调内涵与多元文化的价值,但无法有效地激起缺乏国际常识且不习惯以英语思维的中国学生的共鸣,进而影响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
3、团队建设欠缺,人员构成还不太合理,可持续发展不足:
目前仅国际合作学院有一支国际化课程教师团队,因中外合作学历项目的需要,由学校人事处、外事处、教务处联合聘请的首批十位教师以及几位留学生课程教师,其他学院任课的教师为数较少,仍无师资团队。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1)团队建设缺乏基础。学校为了达到教育部有关双语教学的要求而开设的国际化课程本身为数不多,有些学院的教师甚至是出于本人的兴趣或愿意尝试迎接挑战而担任国际化课程的任教。(2)团队成员在职称、年龄、学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尚未形成梯队结构。团队中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接受过系统的外语培训的复合型人才很少。现有国际化教师中讲师占相当大的比例,高职称教师为数不多,人员构成上还没形成良好的梯队。
四、促进国际化课程师资培养和发展的对策
(1)提出并确定明确的培养和发展目标
对照教育部双语教学建设目标和学校实际,学校要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确定了近五年的培养和发展目标,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途径,加强国际化课程教学师资进修、培训。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每年定期选派一定的优秀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的英语培训和专门项目的访问进修。经过几年的努力,选拔30人左右到国外进修学习,60名左右有较好外语基础的教师到重点大学或知名外语学院进修,满足学校实施国际化课程教学的师资需要;同时经过加强青年教师学历层次的培养,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学术和外语水平,为从事高质量的全英文教学提供人才储备。
(2)积极引进国际化背景人才,挖掘校外资源,实行校际人才共享
通过引进国际化背景人才,节约人才成本,迅速组织全英文教学教师队伍。按照学校学年发展规模和培养目标,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确定每年的人才引进计划,综合考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引进数量适度、质量优良的国际化课程教师。必要时采取特殊政策,通过聘请等方式吸引国内外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实行校际人才共享,对部分专业的部分课程创造条件直接聘请外籍教师讲授本科课程,扩大队伍规模。
(3)学校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为了更好发展国际化课程的教学,需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国际化课程本的教学队伍来。
在工作量计算上体现优惠。国内许多普通高校也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目前温州大学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系数是1.8,而对于新开课将提高至2.0,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国际化课程开发和任教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教学业绩考核(包括学生评教)或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在院系教学工作考核中,建议增加国际化课程开课的比分,从而促进各学院更加重视;设立专项教改经费,鼓励、支持教师开展国际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进行进修培训学习:对所有(不限于中外合作项目)任教一定年限的或教学优秀的国际化课程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国外的相关师资培训,或者国外进修学习,一方面能使教师学到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更好地回馈于课程教学。
(4)加强对现有传统课程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学校在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中遴选和培训能胜任全英文或双语教学的教师,是解决国际化师资缺乏问题的权宜之计,能暂时满足部分师资需求的最快捷的办法。而出国学习、进修及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化教师的重要途径,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掌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所以学校要加大投人,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专业教学中使用英语作为主要语言,并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在新教师在职培训中,重视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理论水平,并加强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尝试全英文的专业教学,积累经验,为国际化师资建设做好储备。
(5)加强国际化教师团队建设
良好的团队建设可以有效地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单位的凝聚力和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团队建设中,进一步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调动团队成员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选拔培养中,要考虑团队成员在职称、年龄、学历和教学经历等方面形成梯队架构,保证成员的层次不断层;加强团队成员自身素质建设。通过不断吸收新成员,壮大国际化课程教师团队。
(6)营造良好的国际化环境,提供更宽的国际交流平台
良好的国际化学术环境对国际化课程教师非常重要。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较高层次的交流机会,邀请中外专家、大师来校讲学,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能亲身感受专家们较高的学术修养和治学精神,学习其国际化课程教学的丰富经验;邀请兄弟高校或本校国际化教师队伍之间就国际化课程的开发、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等开展专题研究和交流,彼此取长补短;优先改善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条件,比如经费上支持教师购买英文原版教材和各种教参、先进的教学软件,机房安装电脑中英文系统等;为年轻教师提供一对一的外籍教师指导和本校资深教师“以老带新”的指导帮助,使他们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的教学成果,指导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更快速地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