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与发展对策
——以第三期北京市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样本为例

2013-05-06 02:28蒋爱群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群体样本农村

蒋爱群 姚 旖

农村老年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与发展对策
——以第三期北京市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样本为例

蒋爱群 姚 旖

集年龄、地域、性别三种弱势于一体的北京农村老年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丧偶率高以及健康状况差三个基本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影响下,农村老年女性群体浮现出众多生存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以及生活方式较单调、家务劳动繁重两个方面。同时,农村老年女性由于政治参与度低,思想较为保守,往往忽视自身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对此,应加强社会保障,为农村老年女性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并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以切实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农村老年女性;生存状况;社会地位;发展对策

一、引言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已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连续进行了三期,但直到最近的第三期调查(2010年12月)才有了针对老年(妇女)群体的专门问卷。

任何社会都是由未成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构成的。老年群体既是社会总人口中的一部分,又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13.26%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53.htm.,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女性社会地位、女性发展问题,决不能遗漏老年女性群体。在第三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调查中增加老年专卷,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妇女工作,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女性研究。

此次调查北京市的老年卷共收集424个样本,其中男性191人,占45%,女性233人,占55%;城市样本281个,占66.3%,农村样本143个,占33.7%(见图1)。受访者均为64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小的64岁,最大的93岁,平均年龄72.6岁;人数最多的是1940—1944年出生(66—70岁)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33.7%(见图2)。

图1 样本的性别和地域比较

图2 样本总体的年龄结构

样本数据显示,在“性别”和“城乡”两个变量划分的四个群体中(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农村老年女性无论生活状况、社会地位,还是性别意识,与其他三个群体相比,都是弱中之弱。由于农村老年女性人口众多,改善她们的生存状况,提高她们的性别平等意识和社会地位,对加快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以及推动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北京农村老年女性样本的基本特征

农村老年女性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她们的主要生活地区是在相对保守落后的农村,老年人容易出现的“脱离”、“避世”情绪和妇女相对而言较为传统守旧的观念等在这一群体的身上也有较多体现。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老年女性的生存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此次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北京农村老年女性的基本特征,从而得出该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

(一)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

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和选择都和其自身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老年群体也是如此。此次数据显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城乡之间、两性之间差异都非常明显。总的趋势是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女性在四类人群中受教育程度最低,其次是农村男性、城市女性,城市男性的受教育程度最高(见表1)。

表1 样本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城乡比较(%)

在农村样本中,农村老年男性中受教育程度比例最高的是小学,而农村老年女性则有超过半数被访者属于文盲状态;而从女性样本内部的城乡比较来看,农村老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远远低于城市老年女性,并且农村老年女性受访者中拥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数为0。总体文化水平较低这一特征导致农村老年女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不仅直接影响了该群体的收入水平,导致其家庭地位较低;而且限制了该群体知识面和思考问题的层次,使其较难获得社会地位。

表2 样本婚姻状况的性别、城乡比较(%)

(二)丧偶率较高,孤寡老人多

从样本的婚姻状况来看,男性大部分(79.6%)为“初婚有配偶”,而女性只有不到一半(48%)还与初婚配偶在一起;超过半数的女性样本目前丧偶而未再婚。而进行城乡比较后发现,在四个群体中选择“丧偶”的农村女性样本比例是最高的,为54.1%,这一数字也高于农村老年女性中有配偶的女性(见表2)。这说明北京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丧偶孤寡的比例较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女性预期寿命长于男性,另一方面也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再婚率较男性为低。

孤寡农村老年女性缺乏家庭经济共同体的保障,她们自身大多已丧失劳动能力,相关的社会养老救助又并不足以帮助到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孤寡农村老年女性没有子女或子女因自身经济困难很难给予帮助,在孤独无依的情况下生活更容易出现许多困难。经济上的重担极有可能给农村老年女性带来较大的劳动压力,而孤苦独居的生活状况也使得她们面临较大的精神负担。所以,丧偶率高成为农村老年女性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导致农村老年女性在家庭状况、经济来源和身心健康方面呈现弱势的重要原因。

(三)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问题较多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生理功能及免疫力都逐渐衰弱和退化,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各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和护理。[1]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女性与男性相比,有着不同的生理构造和更加复杂的生命历程。此次调查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考察了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农村老年女性问题较为突出。

在调查老年女性目前的健康状况时,与男性受访者相比,女性受访者正面评价的比例均低于男性,而负面评价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引入城乡比较后,乡村样本中老年女性选择“很差”的比例为10.6%,这一数字高于农村老年男性(5.2%),也高于城市老年女性(6.4%)。

当问及“最近三年是否有过身体有病拖着不去看医生的情况”时,选择“有”的女性受访者为19.4%,略高于男性的18.8%。问及原因时,选择“看病不方便”的农村老年女性为11.1%,而农村老年男性的比例为0。在同性别的城乡比较中,农村老年女性中55.6%选择“付不起医药费”为最主要原因,而城市老年女性只有25%选择该项。这可能是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因而对老年女性的就医治病造成较大影响。

从心理健康状况角度看,对比城乡样本的数据,发现农村老年女性“常感觉孤独”的比例达到25.9%,高于同性别城市样本一倍以上。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很多老人不得不独自留守村庄,难免感觉孤独寂寞。而“愿意了解/学习新东西”的比例在农村女性样本中只占50%,比城市女性低了35%。这主要是因为农村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文化水平低,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自己“没用了”,不可能也没必要学习新知识;其次是因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老人们缺少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身体健康是基本生活的保障,如果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会从根本上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心理问题的产生则更应该引起重视,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正是农村女性,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老年女性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很难获得治疗和排解。

由此可知,农村老年女性有三点较为突出的特征: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限制了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丧偶率导致其生活容易陷入孤独无依的状况,遭遇较大负担和压力;身心健康堪忧也不利于农村老年女性的发展。在这三个基本特征的作用下,农村老年女性群体的生存状况浮现出较多问题。

三、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状况及主要问题

基本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是构成个人生活状况的基础。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存发展的层次,而生活方式则代表着日常生活的质量。本文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村老年女性目前的经济收入较低,生活状况较差,并且生活方式较为单调,家务劳动繁重。

(一)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

对现代人来说,经济收入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女性而言,更是获得自身地位和平等权利的重要手段。针对样本年收入的调查显示,性别之间年收入的差异显著。进一步引入城乡、性别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城市老年男性的平均年收入是城市老年女性的1.5倍,农村老年男性平均年收入是农村老年女性的2.9倍,而城市老年男性平均年收入是农村老年女性的12.3倍(见图3)。农村老年女性呈现出明显的低收入状态。

农村老年女性虽然在经济上较为贫困,却并没有成为社会保障的重点保障对象。虽然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保障系统建设的努力下,大部分老年人都已经享有社会养老保障,但调查也显示,城乡和性别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城镇样本中只有6.8%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而乡村样本中21.8%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从性别比较来看,老年男性中7.9%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而老年女性中有15.1%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老年女性享受社会养老保障的比例反而最低。

图3 样本平均年收入的性别、城乡对比

在农村老年女性低收入的状态下,有31%的人生活需要“靠其他家庭成员资助”,无法实现自身的独立。当调查“是否愿意和子女共同生活”时,有51.8%的农村老年女性愿意和儿子居住,远远高于城市老年女性(23.4%),也远远高于农村老年男性(28.3%)。这不仅仅是因为农村老年女性保留了更多的传统观念,依然愿意沿袭“由儿子养老”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受她们自身收入的限制,不得不靠儿子资助生活。这种贫困的状态和经济上的依赖性导致农村老年女性群体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减轻老年女性的生活重担,值得全社会关注与重视。

(二)生活方式较单调,家务劳动繁重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是否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对社会的参与热情以及对生活的发展要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是否“参加有组织的老年文娱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城乡差异非常显著,其中农村老年女性参与文娱活动较少(见图4)。乡村女性样本“从没有参加”有组织活动的为84.7%,而城市女性样本在这个选项上的比例只占约三分之一;选择“经常参加”选项的农村老年女性只有1.2%,而有29.7%的城市老年女性能够经常参加有组织的文娱活动。由此可见,农村老年妇女的交往空间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私领域。较小的活动范围和较为单一的娱乐方式使得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较为单调的趋势。

图4 样本参加有组织的老年文娱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性别、城乡对比

关于老年活动场所和参加老年性组织状况,调查显示:31.5%的乡村被访者说自己家附近没有老年人活动场所,比城市样本多了10%(P<0.001);32.5%的城市被访者参加了老年组织/协会,农村样本中仅有3.5%(P<0.001)。这都验证了城乡差异的真实性,说明乡村的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比较贫乏。

那么,大多数的农村老年女性都将时间用在了哪里呢?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农村老年女性每天在家务劳动上需要花费3个小时以上,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需要承担做饭(36.9%)、洗碗(38.1%)、洗衣服搞卫生(34.5%)这些家务劳动。而且农村老年女性承担的不仅仅是这些普通的家务劳动,虽然维修等体力活老年女性参与得较少,但仍有5%—6%的女性被访者需要承担所有的体力活和维修任务,24.7%的农村老年女性不得不承担买煤、换煤气/砍柴这样的辛苦劳动。这使得她们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也很难去寻求自身的发展。

四、农村老年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性别意识

社会地位和性别意识是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重点考察内容。本文选择社会政治的参与状况来说明农村老年女性社会地位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村老年女性的社会政治参与度较低,并且社会性别意识趋向保守。

(一)社会政治参与度较低,缺乏积极性

当今社会政治领域是否有妇女参与以及妇女参与的方式、达到的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是体现女性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2]统计显示,城乡老年女性的社会政治参与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城市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女性更具有投票积极性,投票质量也相对较高。

选择积极投票的城市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女性高出35.5%;而农村老年女性态度较为消极,抱着“完成任务”和“无所谓”态度进行投票的比例要比城市女性高出9.5%和12%(见表3)。这主要是由于城市拥有更好的政治权利普及教育和更为完善的政治信息和资源,也提供更多的平台,使得老年女性能够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而农村在这方面较为落后,也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思想,因此农村的老年女性更容易形成“不问世事”或是“与我无关”的消极态度。

表3 样本投票情况的性别、城乡比较(%)

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程度是衡量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角色的重要指标。根据“脱离理论”,老年人的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情况是判断其是否“脱离”社会的依据之一。调查表明,女性老年人群体中的城乡差距十分显著,有超过90%的农村老年女性在“是否提建议”问题上选择了“没有”。同时,城市老年女性只有20.4%没有参与过捐款、无偿献血、志愿者等活动,而农村老年女性69.4%没有参与过。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更为保守和闭塞,对献血、志愿者之类的公共事务,不少农村老年女性完全不了解参与途径和方法,也就很难参与到这些社会活动中去。

社会政治参与率较低导致农村老年女性这一群体更容易与社会脱离,忽视自身的社会功能和权利。同时导致她们的声音不被重视,生活和情感状况被忽视,处于更为弱势的状态。

(二)思想较为保守,传统烙印深刻

此次问卷针对性别意识给出了十个观点,如“女人能力不比男人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更重要”等等,供被访者判断选择;给出的选择共分为“同意”、“比较同意”、“不太同意”、“很不同意”和“说不清”五类。

通过样本对这些观点的判断情况,我们能够发现传统性别意识在农村老年女性思想上的深刻烙印。特别是在“男人以社会为主……”、“男人挣钱养家”和“养老是儿子的责任”这三项上,持认同态度的农村老年女性都比城市老年女性高出一倍左右,充分体现出农村老年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传统、对自身价值的认知更消极。

而乡村样本的两性之间也体现出性别差异,最显著的是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农村老年女性比例比男性高12%,而认同“挣钱养家是男人的事”的农村老年女性样本比男性高7%左右,同意“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农村老年女性也高于男性3%,更多的农村老年女性认同“养老主要是儿子的责任”。从这些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同样身在相对闭塞的农村,老年女性仍然属于相对保守的群体,其原因可能是她们对生活现实感受到更多的无奈,也可能是传统思想的烙印在她们身上更为深刻。

思想保守、传统烙印深刻并不是全然值得批判,但是传统思想中更多倾向于认同女性的依附地位和不平等权利。农村老年女性持有这些思想,容易导致她们对自身地位采取错误的认知,进而质疑自身价值,对自身的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采取消极态度。

五、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的对策建议

农村老年女性群体占有较大的人口比例,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关注老年弱势群体的性别平等问题,推进老年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迫在眉睫。如果说,“发展”指的是社会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使其成员满足物质、情感和创造需求的能力,那么提高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她们发展,就要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鉴于此,我们认为政府应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为农村老年女性发展提供救助性支持。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社会保障,定期开展有利于女性健康的相关活动

国家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纳入社会性别视角,把老年妇女的医疗保健和一些常见疾病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建立医疗护理保障型养老体系。针对老年妇女一些较常见的妇科疾病,政府应在考虑农村老年女性较为保守的前提下,妥善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措施,使各种卫生资源向这一群体适度倾斜。同时,建议每年为农村的贫困老年妇女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并且定期为老人提供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对常见疾病的基本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普及宣传,以改善农村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二)建立针对农村老年女性的社区活动中心

当进入老年离开工作岗位后,老人们便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减弱,活动范围缩小,对此很多老人不适应,甚至对自身的存在价值产生迷茫。因此,社会应提供补偿性的活动,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由于我国女性预期寿命长于男性,孤寡老人中女性比例高,但她们的生活很单调,很少有适合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交往和支持被视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良好情绪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而社会隔离则可能对老人造成致命危害。因此,乡村社区需要建设一些专门针对老年女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或活动中心,提供她们需要的生活服务,组织她们互助、自助。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并将社会性别意识融入其中进行宣传,帮助农村老年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缩小自身与社会的距离。

(三)改善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性别与发展理论认为,福利和反贫困方式往往是平等的必要前提。我们调查的数据也证明,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在经济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不少农村女性在老年丧失了劳动力后,又没有退休金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持,生活只能依赖其他家庭成员。经济上对他人的依赖必然导致农村老年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和参与社会生活、政治活动的无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针对女性特别是农村老年女性的优惠政策,比如真正落实老年人优惠待遇、给予老年女性一定的经济补贴等。另外,还可以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年女性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这既可以使她们获得一些经济收入,也能够丰富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重新建立社交网络,提高生活质量。

[1]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课题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1995—2005)[J].妇女研究论丛,2006,(2).

[2]王晶,赵莹,刘彦喆.老龄女性化与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的思考——基于吉林省百村老年妇女生存现状调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责任编辑:董力婕

Survival Situation,Soci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Elderly Women——Analysis Based on the Third Survey on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in Beijing

JIANG Aiqun,YAO Yi

Rural elderly women in Beijing commonly experience various problems in terms of subsistence and social status.Data demonstrates that the sample groups have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low levels of education,higher widowed rate,and poor health.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rural elderly women fac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w income,heavy burdens,monotonous lifestyles,and too much housework.Meanwhile,their low level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conservative mind-sets have led to their social function and value being ignor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ir social security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m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rural elderly women;subsistence situation;social status;development strategy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3.009

:2013-03-02

C913.68

:A

:1007-3698(2013)03-0049-06

蒋爱群,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家政学、农业推广;姚旖,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城乡社会学。100083

猜你喜欢
群体样本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规划·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