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元骏 / 文
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雅安县芦山镇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又一个自然灾害为四川省雅安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党和政府全力救助、全国人民支援下,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现在正在进行善后工作。
如果此时您关注一下世界,发现在雅安地震发生前不久,世界多个地方也发生了里氏6 -7级地震(见表1)。地震是全球性的。
我们在悼念被地震夺去生命的同时,需要了解一些地震知识,更要熟悉一些防震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岩石破裂,产生了地震波,向四周传输,引起局部地壳快速颤动的自然现象。
解读上述概念,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极其频繁。
根据全球板块构造理论,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刚性岩石圈,可分成七个大板块,板块发生着水平运动,当两个大板块相遇时会发生挤压、对冲或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能量有时立即释放,有时积聚到一定数量释放。一旦释放,撕裂岩石,产生了地震波,由中心向四周传递,向上传递者直达地壳表面,引发了我们直观的地震现象。
震源:地震发生时,在地下深处发动地震的地区。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区城。
?
据《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2009年第二次印刷。略有改动
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位置。
震源深度:震中至震源的最短距离。
根据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三类。
浅源地震:震源位于自地表往下0——70公里范围内,占已记录地震总数72.5%,多数震源小于30公里。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都属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位于自地表往下70——300公里范围内,占已记录地震总数23.5%。
深源地震:震源位于自地表往下300——700公里范围内,此类地震发生较少,占已记录地震总数4%。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发生最深的深源地震,1934年6月9日印度尼西亚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
1)震级
指一次地震发生时,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
中国目前使用的地震震级标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地震分级表。国际上每次报道地震发生时,都报道地震的震级,以示所发生的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弱。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强。如汶川地震里氏8.0级,雅安芦山地震里氏7.0级
2)里氏地震分级表
193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运用地震仪记录了地震波的振幅,通过公式计算,获得了地震的相对强度,公布了地震分级表。后人纪念他的功绩,命名为里克特地震分级表,简称里氏震级。
1945年,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使用面波震级和体波震级补充完善了里氏震级表。
里氏震级,对划分中、小强度地震特别有效,计算大地震时,出现震级封顶现象。如大于8.5级地震,测出震级停留在8.5级上。
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金森博雄提出矩震级概念。运用剪切模量、破裂面面积、平均位错来计算地震矩的大小,建立地震矩震级。矩震级避免了震级“饱和”现象。如2011年3月14日日本大地震,里氏震级为8.6级,矩震级为9.0级。
表3 地震烈度表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略有改动。
地震烈度指一次地震发生时,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通常,震级越高,震中地区烈度越大。浅源地震,由于接近地表,其破坏性大,烈度也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有多个烈度区域。震中烈度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
地震发生后,常把烈度相同的地点,用曲线连接,构成地震烈度图,反映出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程度分布情况。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见地震烈度表)。
汶川地震震中烈度11度,雅安芦山地震震中烈度9度。
断层:一次地震发生时,岩层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地质构造。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状况,分成三个类型。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下活动的断层。一般角度较陡,大于45度。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活动的断层。倾角小于45度,位移量大的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或逆掩断层)。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都发生低角度的逆冲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移动的断层,也称走向断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