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度和O2浓度的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研究①

2013-05-05 06:32:42杨忠东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三带采空区矿井

杨忠东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 063018)

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崔家寨矿井位于河北省蔚县矿区的北部,为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下属生产矿井,煤种主要为褐煤、长焰煤。各煤层均属于易自燃煤层。由于煤质容易自燃、井下采空区和小煤窑沟通复杂等情况的存在,崔家寨矿井下煤层自然发火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为掌握井田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为预防煤层自然发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决定在E12604工作面进行采空区“三带”观测。E12604工作面走向长度570 m,倾斜平均长度135m,东邻已回采的E12606工作面,西邻 E12602工作面回风巷。采煤方法为综采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煤层平均厚度为3~3.2 m,采高为2.8~3 m。

2 E12604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观测方法与观测数据

采空区“三带”观测方法分为温度观测方法和O2浓度观测方法,本次研究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在与 E12604回风巷相邻的已掘出的E12602回风巷内,打了5个通向 E12604面回风巷的观测钻孔,其中1#~3#观测钻孔中布置了热电偶测温线,1#~5#观测钻孔中均布置了束管,E12604工作面采空区观测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E12602工作面回风巷观测钻孔布置示意图

2.1 采空区温度观测

根据在E12602回风巷内钻孔内的3个热电偶观测E12604采空区内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2.2 采空区气体变化分析

在E12602回风巷的5个观测钻孔中预先布设好束管,利用SG-2003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气体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对采空区气体连续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O2浓度与工作面推进度的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如图3~图7所示。

图2 E12604工作面推进期间采空区温度变化(从E12602工作面钻孔观测)

图3 1号钻孔测量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图4 2号钻孔测量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图5 3号钻孔测量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图6 4号钻孔测量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图7 5号钻孔测量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3 E12604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划分

3.1 采空区温度变化分析

由于3#钻孔观测距离太短,这里仅就1#、2#两个钻孔测量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

1号钻孔:冷却带大约23 m左右,工作面推进到75 m左右时,出现了44℃左右的高温点,当工作面推进到170 m左右时,采空区温度趋于稳定。

2号钻孔:冷却带大约23 m左右,工作面推进到122 m左右时,采空区温度趋于稳定。

3.2 采空区O2浓度变化分析

按照采空区氧气浓度来划分的“三带”范围一般是:扩散带的O2浓度:大于18%;氧化带的O2浓度:8% ~18%;窒息带的O2浓度:小于8%。

分析由束管观测数据得到采空区O2浓度与工作面推进度关系,可以得出:

1)1号钻孔观测结果:工作面推过19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14.389%。工作面在推过80.6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7.9144%。

2)2号钻孔观测结果:工作面推过30.5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18.2082%。工作面在87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6.4512%。

3)3号钻孔观测结果:工作面推过34.4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17.0665%。工作面在推过 97.5 m时,采空区内 O2含量降到了7.7182%。由于10月4日至6日束管被堵,7日重新在3号、4号孔更换安装一条束管进行取样,由此推测3号孔实际进入窒息带的距离应该大约在89.5 m左右。

4)4号钻孔观测结果:工作面推过98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6.4369%。

5)5号钻孔观测结果:工作面在推过76.1 m时,采空区内O2含量降到了7.8245%。

3.3 采空区“三带”划分

根据采空区温度和O2浓度的变化,综合以上测定分析数据,E12604工作面的扩散带宽度为23 m左右,氧化带的宽度大约为70~100 m,其后为工作面的窒息带。

4 采空区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根据E12604工作面的具体条件,分别取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为0.6 m/d、3.6m/d、5.9m/d、8 m/d及10 m/d进行采空区自然发火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着推进速度的降低,采空区内最高温度越来越高,当每天割一刀煤(即0.6 m/d)时采空区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80℃以上,如果工作面正常推进3.6m/d时,采空区的最高温度也不超过42℃,当工作面推进速度达到5.9 m/d,时,则采空区的最高温度也不超过35℃。煤样实验结果表明,30~60℃是崔家寨矿采空区煤炭氧化自热前期,此阶段氧化速率缓慢,不会自然发火。这证实了推进速度是影响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快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是防止采空区自燃的最好措施之一。崔家寨矿井下实际统计表明,当工作面月推进度达到75 m以上时,未出现过自然发火隐患。

图9 推进速度为3.6m/d时E12604工作面采空区温度分布图

5 结论

1)根据采空区温度和O2浓度的变化,综合以上测定分析数据,E12604工作面的扩散带宽度为23 m左右,氧化带的宽度大约为70~100 m,其后为工作面的窒息带。采用两种方法研究采空区的“三带”分布,使得结论更为可靠。

2)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工作面正常推进时,采空区不会自燃发火。因此,加快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是防止采空区自燃的最好措施之一。崔家寨矿井下实际统计表明,当工作面月推进度达到75 m以上时,未出现过自然发火隐患。

[1] 张国枢,戴广龙.煤炭自燃理论与防治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 孙勇,张人伟,等.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实测分析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5):52-55

[3] 管维生,张显峰.热电偶测温技术在矿井防灭火中的应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31-33

猜你喜欢
三带采空区矿井
煤矿采空区覆岩“三带”智能识别方法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河北地质(2022年2期)2022-08-22 06:23:32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高地温、高湿度条件下煤层自然发火规律研究
中厚煤层复合顶板近距离蹬空开采工作面顺槽顶板稳定性研究
王家岭矿综放工作面覆岩“三带”实测
科技与创新(2017年6期)2017-05-08 06:37:49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新疆钢铁(2015年2期)2015-11-07 03:27:52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
同煤科技(2015年2期)2015-02-28 16: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