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掌握新安煤矿高地温、高湿度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对新安煤矿3402工作面煤自燃特性基础参数及自然发火指标气体进行了研究,确定了CO作为煤自燃早期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采用束管监测系统现场对3402综放面进行煤自燃“三带”测试,得到了煤自燃“三带”范围。
关键词:采空区;指标气体;自燃“三带”;氧浓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065
0 引言
新安煤矿3煤层为主采煤层,开采深度距地表较深,具有高地温、高湿度的特点,热量容易聚集;同时,3煤层大部分工作面采空区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导致采空区遗煤量较大,冒落高度大,漏风严重,导致采空区发生煤自燃发火的危险性较大。在该煤层前几个面的开采过程中,多次出现由于采空区浮煤氧化导致回风隅角CO超限。由于3煤层缺乏对煤自然发火基础参数的研究,防灭火工作缺乏设计依据,因此,研究3煤层自然发火规律,不仅可以为煤矿现场采空区遗煤自燃的治理提供指导理论,对煤矿现场的防灭火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1 煤层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实验研究
在矿井的生产中,需对煤自燃进行监测预报,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煤自燃的指标气体进行检测分析,所谓指标气体,就是在煤氧化自燃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产物,通过检测气体产物的浓度可以预测煤自燃所处的阶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预防煤自燃,避免事故发生。
(1)实验过程。实验选取新安煤矿3402工作面的煤作为实验材料,井下密封并运送到实验室。实验时,破碎煤块,筛选出粒径处于0.18~0.38mm的煤样,用电子天平称取煤样50g并装入煤样罐中,以50ml/min的速度通入空气,此时保持装置恒温,待炉温达到30℃以后启动温度控制系统,以0.8℃/min的速度升温。
(2)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煤氧化产物随温度升高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1、图2所示。
根据图1、2所示结果,实验发现CO气体在煤自燃氧化的过程中是比较敏感的气体,存在于煤自燃发火的整个阶段,而且浓度增加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近似为指数增加,且CO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量很小,因此应该选择CO作为煤自燃发火的标志性气体。
2 3402综放采空区“三带”现场实测
(1)測试系统布置及方案。采用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气体进行采样分析,之后将采集到的气样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得出采空区内各个气体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氧气浓度来划分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分布范围,从而计算并确定工作面回采速度,并制定合理的防灭火技术措施。
(2)测试结果分析。从2016年6月1号,开始对3402综放面进行煤自燃“三带”的观测,以氧气浓度5%~15%作为氧化自燃带的划分依据,得出各测点划分的煤自燃“三带”范围如表1。
(3)安全推进速度的确定。由2.3可知采空区最大氧化自燃带宽度为,最短发火期为,可以计算出注氮条件下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
式中:vmin—注氮条件下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m/d;
Lm—注氮条件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最大宽度,m;
τ —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d。
由以上计算可得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为2.36m/d,说明工作面推进大于2.36m/d,可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采空区遗煤不发生自燃。
3 结论
(1)对新安煤矿3煤层的指标气体进行选择,对煤在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得出最适合作为煤自燃发火的标志性气体。
(2)计算可得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为2.36m/d,工作面的实际推进速度大于计算的最小推进速度,可以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人伟,贺小刚,孙勇等.朱仙庄矿综放面采空区“三带”范围的确定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03):332-336.
[2]杨胜强,徐全,黄金等.采空区自燃“三带”微循环及漏风流场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06):769-788.
[3]李宗翔,海国治,秦书玉.采空区风流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显示[J].煤炭学报,2001,26(01):76-80.
作者简介:王龙(1985-),男,山东枣庄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井通风防灭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