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无固道
——浅析图形限定训练

2013-05-03 01:35汪维山
关键词:作画课题工具

汪维山

行无固道
——浅析图形限定训练

汪维山

在设计进行过程中,创意一词并非只出现在意念产生的环节,它同样也应用于画面表现阶段中。如何寻找到最为恰当的视觉语言将意念进行完美的诠释,对于一个精彩作品的诞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而限定性训练通过看似苛刻的限制要求,将创作习惯、工具、材料、载体方面的能力提升以明确化的练习手段化解到课题中,摆脱了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为视觉化的信息传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表现空间。

执行能力培养 逻辑性 限定训练手段

图1-5、创作习惯限定训练创作场景

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而所谓创造力,即是要带来前所未有的东西。哲学家路德維希·维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说过:“世界有多广,我们的语言就有多广。”这句话被应用于众多环境下,自然也包括创造力。

想要充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除了需要集中精力去完成构思,还需要有系统的训练方法,包括一些特殊的技巧训练。设计不是变魔术,任何一个最终效果的体现,都有其缜密的逻辑性作为铺垫。

有时我们会听到“先创意后执行”的这种说法,大意就是先有好想法,再考虑如何把它表现出来,然而这当中存在一个误区。创意并非只出现在意念产生的过程中,它同样也出现在画面表现阶段。当制造出了一个新鲜绝伦的IDEA时,底下如何寻找到最为恰当的语言来将其精气神给传递出来是同样重要的事。甚至在某些时候,意念可以快速诞生,而选择何种方式将其完美地执行出来,却会耗掉我们极大的精力。

1

图6-8、左手作画作业

图9-10、不看画面作画作业

创作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以一种追求写实的方式勾勒出轮廓,然后简单上色了事,这种情形在学生作品中屡见不鲜。过度看重创意的重要,却轻视执行能力的培养,讨论起创意来就天花乱坠,待坠到纸面上,就立刻平庸不堪,不忍卒读,白白浪费了一个好的想法。而这一现象不单是学生中有,很多设计师身上也同样存在,这种就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作祟。只是先设置一个课题,设定好标准元素,然后开始填空,塞入所谓的“正确答案”,然而,这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思维模式而已。如果一个人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只穿着一套固定的衣服不变,会不会让人觉得很乏味?当然,教堂里的神父除外。

课堂上,我们总是会看见一些特别“认真”的学生,如果设定了3个小时作画,他的目光自始至终只在画面与对象之间,屁股从头到尾不曾离开过凳子。让人好奇的是,他思考的时间在哪里?难道我们只是希望快点把画面涂满线条与颜色?这些学生学画时间不长,却已然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性,面对创作对象,不假思索上手就画,全然没有留出思考的空间。这些恶习又势必会在将来带入到设计创作中去,而这时限定性练习就很有必要了。

创作中离不开手、笔、纸这几个元素,将这些化解到限定训练课题中,就是创作习惯、使用的工具材料、表现的载体,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设计出多种限定训练,鼓励练习者尽量尝试之前从未用过的手法、工具和材料,使之从中领悟到创意语言的多元化特性。

一、创作习惯限定训练

限制性作画会克制作画时“油”的毛病,正因这样,更需要创作者认真对待每一根线条。事实上,这样创作的结果也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效果。这里几种针对创作习惯的训练有握笔作画、左手作画、蒙上纱布作画、不看画面作画或是在背光环境下作画、或是摘下眼镜作画等等,难度逐步升级,一步步让学生体会到作画时捕捉核心本质形态的重要性。

无论是左手作画还是作画时只看描绘对象不看画面,这些训练方式追求的都是对旧有习惯的摆脱,也正因如此,创作时必须每根线条都仔细控制好,否则就极易画“跑”掉。在这种限制下的训练必须得首先预留时间来设想出创作对象在画面上的大致位置,而开始绘画时,就必须全神贯注于最核心的形态线条。这样可以更容易把握住事物最根本的形态。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逼迫创作者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同时不再拘泥于细枝末节,直奔主题而去,为将来在设计职场上的快速反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训练课题1:握笔作画描绘对象单肩包

课题诠释: 靠手腕的移动来判断线条进行的轨迹,用力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落笔的轻重缓急。

训练要求:用手握住铅笔或签字笔作画,手应尽量靠近笔尖,这样视线会受到一定的阻挡,对判断力也有所提升。时间5分钟。

训练课题2:左手持笔作画

描绘对象:寝室一角

课题诠释:我们已完全习惯了用右手握着牙刷刷牙、拿着球拍打球、拿筷子吃饭……,忽然间换到左手试试,原来想画一根流畅的线条也这么的艰难,但这样完成的画面往往可以呈现出一种自然拙朴的效果。

训练要求:如果某位学生天生的左撇子,平日里就是用左手拿笔作画,那这次就改用右手持笔。总之,要和平时的拿笔方式反着来,中途不得改变执笔方式。时间10分钟。

训练课题3:不看画面作画

描绘对象:饮料杯

课题诠释:较之前两个课题,这个难度大增。这个训练是对创作者定力的一个极大考验,虽然一开始就告诫练习者目光只能停留在描绘对象上,要控制住欲望不去看画面上进行的程度,但很多时候,练习者纯粹是下意识的会扫上一眼画面。因此,一般需要将纸放在一个不方便看到的位置再开始作画。

训练要求:作画时须预留一分钟时间考虑线条在纸面上的位置后再下笔,而再次看画面的时候就是放弃和结束的时候,哪怕出来的效果是驴头不对马嘴,也不能继续画下去,只可以另起炉灶再画一张。创作时也尽量不去看别人的画面,以免影响到自己的状态。时间5分钟。

图14-16、工具限定训练创作场景

训练课题4:两人共同持笔作画

描绘对象:同班同学

课题诠释:这个训练要先对创作对象有一个全面且客观的分析,并需要讨论商量出明确的创作步骤之后才能开始,前期的讨论工作对于最终画面的完成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训练要求:两人为一组,先共同讨论出两个人各有哪些外貌上的特征,一一整理成文字,再商讨创作步骤。作画时,两人同握一支笔来创作两个人的头部形象,尽可能的将之前梳理出来的信息表现出来。讨论10分钟,创作10分钟。

练习提示:

1、设定的创作对象不宜太过复杂,可以是饮料杯与包的组合、一双皮鞋等;

2、无论哪种要求,一旦笔尖落到纸面上,就得严格遵循这个游戏规则,不得中途改换;

3、不要总寄希望于下一张,认真对待好当下这一张。

图17-23、工具限定训练作业

二、工具限定训练

练习提示:

1、在选取表现对象时,教授者应选择形状辨别度高但不过于复杂,易于变化演绎的物件,例如:钳子、雨伞之类,而诸如橡皮、牙签在变化之后很难再判断原型的物件就显然不合适了。

2、很多初学者往往缺乏明确的创作意识和深度的思考,将创作的过程省略化,这也是授课者须刻意强调草图先行的原因。在训练时每人至少独自完成草图30张以上,汇总后再根据可操作性及预想最终效果来进行甄别,选出15份方案并选择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创作成正稿。

训练课题:利用非常规绘画工具来完成创作

描绘对象:运动鞋

课题诠释: 一支2B铅笔在纸面上快速划过,会留下一道清晰硬朗的线条,而一根炭棒则会制造出苍凉遒劲的意境。设计师布鲁斯·莫(Bruce Mac)说过:“为创造独一无二的东西,你要把各种工具混合起来用。”有些简单工具也会引发完全不同的探索途径,经过加工后诞生的新绘画工具也常常会产生出常规工具所无法达致的效果,例如用棉绳、印章等工具替代常规工具来表现物件,也可以尝试用同一种工具在不同材质上进行训练,例如用海绵沾颜料后刮在硫酸纸和浸湿的宣纸上,再比较它们在纸面上产生的质感各异的效果。

训练要求:先对表现对象进行结构写生,再寻找生活中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使用方法上进行大量的试验,最终确定出以哪些工具作画。课内完成草图绘制并审核通过,正稿放在课外时间内完成。创作时间:8课时;数量:15张。

我们常常听到对一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平了”,如果用学术性语言说就是“视觉语言单调”,这既指的是创作者在图形的形态构成上缺乏考虑,同时在材料、工具上也未做足功课,即缺乏所谓的“痕迹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种工具和材料都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肌理和轨迹,只要大胆尝试,一把废弃的牙刷、一团揉皱的纸球,都可以成为我们手中的绘画工具,手法上尽可能多元化。

图24-30、材料限定训练作品

三、材料限定训练

一面斑斑驳驳、写满岁月痕迹的墙常常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一种莫名震撼,而一块整洁细腻的绒布则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娴静的感受,这都是事物本身的肌理所带来的特殊美感。

在设计中,我们常常会提到“不择手段”一词,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设计的真谛之一。目的明确,手法却可不限。我们往往习惯了用笔画下要表现的对象,然而是否也可以抛开笔来诠释对象,把重点落在对载体和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上呢?对工具和材料的掌握往往能放大我们的能力,而这样的过程也不完全是“复制”的过程,而是对形态提炼再创作的过程。

武侠小说里的绝顶高手,飞花落叶皆可伤人,到达一定境界,一根绣花针也足以杀人于须臾之间,创作实践亦是同理。

训练课题:利用材料来完成创作

描绘对象:夹子

课题诠释:课题要求练习者寻求试验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以及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对于练习者的发散思维大有裨益。方法很多,可以使用编织的方式,可以是针在布料上扎出对象的轮廓线,可以是将纸板层层镂空层层叠加……

训练要求:面对固定的表现对象,每位学生须选择15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半立体或立体的塑造,如以碎纸片、棉絮团、铅丝等材料完成。课内完成草图绘制,正稿放在课外时间内完成。创作时间:8课时;数量:15张。

练习提示:

1、完成创作后一定要有心得记录,比较与常规手段的利弊之别,养成在创作之始就对最终效果和执行手段进行全面考量的习惯。

2、思考事物不应光停留在表面,要往更深层次的地方走,想别人所未想才是创意。如果教授者要求学生拿出三十种方案来,其实前二十种往往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惊喜都在后面的十种方案。

图形限定训练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是对练习的方法和细节要求上加以明确的限制,看似限定,却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也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集中开发。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图形训练强调的是“一个问题求出多重答案”的能力。西方谚语里有“条条大路通罗马”,搁在今天,来一个“南辕北辙”,一样可以到罗马,反正地球是圆的。前面一条大河,你不能指望一定得有条船才过得去,除了桥梁还有海底隧道,水性好的可以游过去,如果在河上方拉根绳子,搭个挂钩也可以滑过去,传说中的达摩祖师不就是凭一苇渡江吗?八仙过海讲的是各显神通,就看你能祭出什么法器了。

(汪维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作画课题工具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指纹来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