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大喝”是个什么问题?

2013-05-03 13:04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公款皇帝消费

大吃大喝的问题是个“古老”的问题了!

打开历史的长卷来看,中国人什么时候都喜欢大吃大喝。说句难听的话—中国人是最爱吃喝啦!如在周代《周礼》开篇记载的便是专门侍候周王吃喝玩乐的各类“天官”,其中吃的方面就有膳夫、庖人、兽人、渔人、鳖人、腊人等一批有技能专长的“国家工作人员”。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凡元正、冬至大朝会,则设斧扆于正殿”。过年时朝廷办朝会,吃正旦宴,冬至、寒食、中秋、重阳诸节气都各有宴会。其中最盛大的公款吃喝,要数后来帝王时代的名目繁多的宴饮:皇帝登基吃元会宴,改元建号吃定鼎宴,过生日皇帝有万寿宴、皇后有千秋宴,当官、升职有烧尾宴,掌握实权有开印宴、封印宴,考中了文有鹿鸣宴、闻喜宴、琼林宴、恩荣宴,武有鹰扬宴、会武宴,就连春耕大忙时节,也有劝农耕田宴。有的朝代还会搞一些迎来送往之类的宴请,如“下基层”有接风洗尘宴,返程有饯行送别宴,等等。这种用公款大吃大喝之风可以说从古代尤其是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吃到清朝灭亡,历代不衰。

即使到了现在,大吃大喝之风也一直不减当年。一些公款消费、官场应酬、商务宴请之类的这聚会、那宴请满目皆是。一到了夜幕降临,交杯换盏,吆五喝六,好多大事小情似乎都在晕晕乎乎中交易完成。真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老婆背靠背”啊!

谈起吃喝,这里有一个问题似乎要提出来:中国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天下都是王或皇帝家的,《诗经》里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那公款吃喝吃的喝的钱也就是皇帝家的,皇帝能不心疼吗?所以不时会采取措施来刹吃喝之风,遏制浪费。汉景帝颁诏接受吃请一旦发现即免职,宋代“券食”超标会被“送法”。在所有朝代中,宋代限制、打击公款吃喝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最详细、最具体,具体到什么岗位的人不能接受吃请、什么时候不能吃请,这大概与宋朝大吃大喝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时代不同了,制度不一样。现在用公款大吃大喝,实际上吃的是人民国家的钱,喝的是老百姓的钱。一句话,利用公款吃喝就是吃人民的血汗钱和纳税钱。

谈到吃喝,这里有一个问题似乎也要知道:《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作为“三驾”马车的消费增速一下子掉头变低,目前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大幅度下降。据报载,北京、上海、宁波三城市分别下降了35%、20%和30%左右。北京一家紧靠多家部委的五星级酒店不再出现商务车拉来一箱箱茅台和拉菲的“忙碌”景象,往日的“重要客户”们也都销声匿迹。另据报载,近年来我国的“三公”消费总额突破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如此“现象”颇值得玩味,酒行业一度自诩有上千年饮酒习俗造就的庞大“刚性需求”,其实是“畸形”消费市场主导下的繁荣幻象。

谈到吃喝,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似乎要明了:在中国,“无酒不成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缺乏个人主义传统的中国,人们必须社区化或者官僚科层化生存,横亘于人际关系中的种种戒备太多太深,因此中国人才特别需要通过大吃大喝来解除它。过去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酒风日盛不衰的趋势,或许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之一。尤其是当今,市场开放,社会流动性增加,各种交往和交易关系大量涌现,于是乎“吃也、喝也”乃至成风。“自古以来中国的大部分消费基本上是官场消费带动的”,如若缺了这块消费或者消费不足,最终就会影响到GDP。影响到了GDP,就会影响到生产要素供给能力、就业能力和改善民生能力。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会带来“投资增速、消费减速”进而影响“稳中求进”的后果。

由此可见,大吃大喝是个问题—尤其是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是恶染“封建余毒”的问题,起码是“作风不正”的表现。如此下去,搞不好也会误国亡国。但也有专家担忧,当今若要是少了这块强力消费,又会影响市场的健康发育。

中国人的“吃”文化有年头了!吃喝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应是一个严肃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公款皇帝消费
中央执行委员会二十六号训令
——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皇帝怎么吃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开会的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