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油城的苏式印记

2013-05-03 02:17文/蔡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进口设备苏方苏式

○ 文/蔡 湛

上世纪50年代,茂名油城建设被纳入苏联援助项目。苏联专家洒下的汗水,为茂名留下了苏式印记。

在茂名石化为庆祝建厂50周年征集历史资料时,一位退休的公司老领导献出了珍藏40多年的老照片《苏联专家与茂名少年合影》,重现了上世纪50年代茂名石油基地开拓时的难忘情景:八位苏联专家与一群憨态可掬的矿区农村孩子留下了融洽相处的印记。尽管岁月流逝,但苏联专家在茂名的足迹是许多石油人难以忘却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争取苏联援助成了新中国建设工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在茂名油母页岩资源被发现以后,燃料工业部等部委向国务院建议在茂名建设年产100万吨页岩油的石油生产基地,并得到采纳。1955年10月28日,由周恩来总理向苏联政府提出备忘录,提出拟在广东茂名建设年产页岩2200万吨至2400万吨的两个露天矿和年产页岩油100万吨的干馏工厂及装机容量10万至20万千瓦的自备热电厂,请求苏联帮助设计和供应设备。

1955年冬,国家派出工业代表团赴苏联谈判。苏方原则上接受中方请求,并于1956年初派出矿山设计与页岩油厂设计两个专家组到中国参加选厂建矿调查。1957年6月8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就茂名页岩油建设项目苏方给予中方技术援助一事达成协议。至此,这项工程被纳入国家“一五”期间苏联援华156个项目之内。

按照中苏双方签订的协议和合同,先后有100多名苏联专家到了茂名建设现场,参加茂名矿山和干馏厂的开发设计和技术指导,参与由苏联进口设备的安装等。据许多曾与苏联专家一起工作的老职工回忆,当年的苏联专家绝大多数工作非常认真,与茂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打成一片。特别是在大头岭搞页岩油提炼试验时,苏联专家与茂名工人一样,在冒着呛人烟火的炉子上爬上爬下,收集第一手数据,为试验取得成功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当时茂名生活条件艰苦,整个工区找不到几辆汽车,只好买来几辆自行车供专家下工地用,但有时还不够用,有的专家到现场勘探,只好坐上中方人员自行车的尾架。为了使茂名工人早日掌握从苏联进口设备的操作保养技能,不少专家耐心传授,常常到了下班时间也不离开。前些年,笔者在茂名炼油车间还看到经过几十年运转还完好的从苏联进口机泵。尽管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参加茂名开发专家全部撤回,但茂名工人对苏联专家的工作态度记忆犹新。

在茂名市近郊发现了一处被农民称为“三片瓦”的拱型建筑,其实那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苏式风格厂房。 由于早期茂名市政规划是由苏方参与的,至今仍留下许多苏式印记。茂名建设起步时,居住区比较分散,河东、河西、机修厂、露天矿、官渡各居一方,空间距离较远,这跟苏联地域辽阔,城市布局拉得较开的规划风格十分相似;河西的红旗路、工业大道十分宽阔,在当时的国内中小城市中甚为少见;河西的原市委大楼格局对称四平八稳,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为接待苏联专家建设的河西“一所”、河东“三所”及原市委党校的多功能接待厅“蒙古包”等,也都留下苏式印记。

苏联专家与油城开发尽管只是茂名建设史上的短暂一页,但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无论来自何方,都留在了茂名石油人永不湮灭的记忆中。

●苏联专家与茂名矿区农村小朋友合影。 供图/尤 史

猜你喜欢
进口设备苏方苏式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进口设备国际贸易过程的问题及措施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浅谈中国传统家具流派之苏式家具
谈港口进口气力式卸船机配件国产化和创新的重要性
探究进口设备部分备件的国产化替代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是爱情就让它纯洁吧
冷战时期中苏外交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