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彭 展
“无手妈妈”曾华丽,是巴陵石化隆兴实业公司福利厂一名女工。她自强不息,主动到生产一线当了一名班倒工人,把儿子也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
农历蛇年春节,曾华丽被幸福和欣慰包围着——
在老父亲和哥哥姐姐的援助下,她把50多平方米的小家简单修整一新。在湘潭大学读大一的儿子放寒假归来,背回在学校过生日时同学赠送的两瓶“幸运星”,“转赠”给妈妈当春节礼物。公司开展春节“百万帮扶大行动”,又给她家送来2000元的帮扶金……
“无手妈妈”曾华丽,是巴陵石化隆兴实业公司福利工厂的一名普通倒班女工。
今年49岁的曾华丽在四姊妹中排行老幺。一岁多时,一场意外的大火,烧伤了她娇嫩的面庞,双手从手腕处截肢。
“从我懂事起,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那就是没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和美丽漂亮的面容。”曾华丽回忆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看到同龄人欢快地写字读书,而她却不能用手来写字。“我哭了,哭得很伤心,不管老师怎么安慰,我都无法安静下来。回到家里又哭又闹要写字、要上学。父母拥着我大哭一场后,竭尽全力给我想办法学写字。”
●孝顺儿子给妈妈送上春节礼物。
刚开始,父母用绳子将笔绑在小女儿光秃秃的手腕上,写了两下笔就松动滑落。会木工的父亲就做了个铁筒套住手腕,再在上面做个笔夹夹住笔学写字,但时间一长总是把小手的手皮磨破。
后来,在母亲的提议下,曾华丽用双手腕夹住笔来写字。“写久了双手腕就红肿,疼痛难忍。最怕的是冬天,双手腕的冻疮奇痒无比,甚至溃烂流血,揭开包扎的纱布更是惨不忍睹。”曾华丽说,“但一想到自己可以写字了,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读书写作业了,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于是,我就咬咬牙,坚持着。”在煎熬中,曾华丽终于学会了用双手腕夹笔写字,还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会了用双手腕穿针线和绣花。她的二姐说:“有时一根很小的绣花针掉到地上,妹妹就能很快地捡起来。我出嫁时,她还绣了个很漂亮的围兜送给我。”
较同龄人晚一年上学的曾华丽,顺利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还考上电大,就读会计专业。经过一番周折,她与同学们一道顺利毕业。
残疾的双手成为横亘在曾华丽人生路上的最大障碍。在其他电大同学纷纷走上工作岗位之际,曾华丽却因没有双手而到处“碰壁”。
1987年,经过一场几近苛刻的独立考试,无手“电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曾华丽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扎实的业务实践能力顺利过关,成为原岳化总厂福利工厂的一名主办会计,还从事人事管理等工作。
有了工作,曾华丽开心快乐,倍感珍惜。她刻苦认真,不断学习新知识,克服打算盘、按计算器、用电脑等一系列困难,努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受到领导、同事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各项业务竞赛活动,人们也常能看到这位“与众不同”的选手。
“最开始我也害怕双手腕不能敲键盘,制作不了统计报表,但一试觉得可以拿下,就从零起步了。”曾华丽笑着回忆说,“久而久之,我觉得自己可以‘左右开弓’了,左手腕写字速度快,右手腕打算盘敲键盘麻利,自己都觉得有些奇怪呢!”
●曾华丽在电脑上娴熟地玩“偷菜”游戏。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曾华丽结婚成家。婚后不久,她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取名“徐曾嘉琪”。
“看到妈妈没有双手,嘉琪从小就很乖。”曾华丽的二姐说,“嘉琪两三岁时夏天跟妈妈在外面玩,邻居们给他一根冰棍,他都是先把冰棍送到妈妈嘴里,说要妈妈先吃。”
当曾华丽在安居乐业的道路上行进时,命运却与她开了近乎残酷的“玩笑”。由于企业体制几经变换,她无奈地失去了最热爱的会计工作。之后又因夫妻性格不和,曾华丽离婚了。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打击,曾华丽只身带着儿子生活。“我是个失去双手的残疾单亲妈妈,心酸滋味全都独自品尝。想到孩子,我也要咬咬牙坚持活下去啊!”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曾华丽语音哽咽,眼眶湿润。
小嘉琪7岁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年,考虑到孩子年幼无人照顾,曾华丽主动要求到生产一线,当一名普通的三班倒工人。她不仅要克服新工作上的重重困难,尽自己所能完成分内工作,还要克服居家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一个人带孩子,做饭烧菜是最现实的困难,蔬菜还好处理,但面对一块肉、一条鱼、一只鸡,就无从下刀。遇上孩子要吃,我都会伤心苦恼好一阵子,不知道哭过多少次,甚至放弃了生活的勇气。”曾华丽说,“有几回好心的邻居送给我整条的鱼,最后都变味,只好悄悄地放进了垃圾箱。”
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向同学打电话联系求助,也没有向渐老的父亲和哥姐们倾诉,而是想了许多办法“攻坚克难”。“很多好心人都非常热心帮助我,买鱼买肉买鸡时,他们都会根据我的要求切成小块,回家了我再自己慢慢洗和做。”
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曾华丽总是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潜移默化影响着小嘉琪。她与孩子做朋友,经常陪孩子到野外去踏青游玩,既培养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培养他的爱心和公益心,鼓励他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各级组织和同事对曾华丽母子,长期予以关爱帮扶。无论是困难补助,还是金秋助学,曾华丽都是受助对象。使她深深感到巴陵石化大家庭的温暖,渐渐消除了残疾人的自卑感。
“说实话,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内心很低落、很消沉。不好意思告诉同学熟人自己在倒班岗位。每次看到有领导和客人来厂里慰问或参观,我也都躲得远远的。”曾华丽说,“后来,我觉得自己能有一份工作,能有大家的相助,孩子也懂事努力,感到自己已经是很幸运的人了。”
前两年,福利工厂领导曾同意曾华丽上长白班。她考虑再三,从家庭和经济的角度出发,谢过组织的关心,安心留在倒班岗位。
作为隆兴公司的一名职工代表,曾华丽积极为厂里的残疾人同事“代言”,合情合理反映诉求,同事们有什么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也都乐于找她倾诉和求解。看到自己的有关建议和意见被采纳,各级组织更加关心和帮扶残疾人,她感同身受,深感欣慰。
2012年6月,1.73米高的帅小伙徐曾嘉琪参加高考。高考一结束,儿子背着妈妈不声不响四处搜索有化工专业的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徐曾嘉琪547分,高出一本录取线20多分。曾华丽和亲友纷纷“参谋”,希望他填报有电气或机械制造专业,但徐曾嘉琪依然固执地选择填报与化工有关的专业,其余专业一概免谈。
最后,徐曾嘉琪被湘潭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录取。对着母亲,徐曾嘉琪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妈妈,你照顾了我这么多年,今后,我也想回来好好照顾你。我想,学化工专业,找工作可能会对口一些……”听到这些,曾华丽紧紧抱住儿子,热泪掩面。
金秋时节,拗不过亲朋好友的盛情,曾华丽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升学宴”。面对主持人的发言邀请,曾华丽用双手腕紧握话筒,深情地唱起了一曲人们熟悉的歌曲《感恩的心》。
“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怕自己没开口说话就流泪,所以就用歌声表达我的心声。”曾华丽说,“儿子上大学去了,我要继续好好工作,也要好好照顾自己,下班有时间,我常去看望89岁的老父亲,也常上网,一边和儿子、同学聊QQ,一边‘偷菜’呢!”
身穿红色棉袄的曾华丽笑着说着,用双手腕在记者的采访纸上刷刷地写下自己的QQ名“大雪无痕”和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