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公安局宏远社区警务室网格化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3-05-02 11:43刘小强王磊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网格化服务平台网格

刘小强 王磊

(1.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2.三门峡市公安局 东城派出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重点人群等服务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1]。同时,城市化正加快推进,因征地拆迁、劳资争议、医患纠纷、人口流动、城管执法、移民问题等等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相互叠加[2]。使得社区负担过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活力不够;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

2013年1月19日,郭声琨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服务社会公众,积极依托网络管理服务新平台,全面推广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等管理服务新模式,努力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4]。

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同时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5]。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系统搜集、整合、分析、汇总相关信息和诉求,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目的[6]。

1 网格化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目标及框架结构

1.1 基本建设思路

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基本标准,把提高三门峡市宏远社区警务室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网格化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单元网格划分及编码、业务操作和问题处理的流程,均采用统一标准,具备对接和扩展能力;本着节俭、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公用事业、公安、交通、人防应急系统、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等各类已有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1.2 网格化服务平台建设目标

宏远社区警务室网格化服务平台建设以 “亲民”、“便民”为宗旨,是宣传安全法制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为民办事的纽带、公开政务的捷径。通过宏远社区警务室网格化服务平台发布社区新闻、动态,提供急有所“求”的救助服务、难有所“帮”的家政服务、查有所“得”的网络服务、老有所“养”孤有所“托”的福利服务、求有所“职”的社区就业服务、残有所“助”的助残服务等,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1.3 网格化服务平台框架结构

图1 网格化服务平台框架结构

网格化服务平台框架核心是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社区群众投诉、求助、办事、咨询或者查询信息可以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站等将信息提交到电子政务专网,综合信息员或社区民警通过社区综合工作站采集数据,通过社区综合工作站提交到电子政务网,电子政务网将收集的社区综合信息上传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获取相应信息,使社区民警,群众等用户能够及时便捷的获取到需要的信息,同时能够让社区民警把社区矛盾及时掌握和化解。因此更好的延伸了公安机关服务触角,实现联系群众无盲点、网格对接无缝隙、社会管理精细化,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开展。具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 网格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2.1 运行环境建设

2.1.1 中心机房

按照国家A类标准机房设计和建设。配置精密空调及新风系统、双回路加UPS的供配电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气体消防及报警系统、温湿度和漏水检测系统、机房设备监控系统、门禁及电子监控系统,同时提供7×24小时的运行维护服务。

2.1.2 网络环境

基于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络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出口统一为一个出口;核心层采用高性能路由设备实现双机备份;汇聚层采用环网传输结构;接入层按需采用路由、NAT地址转换、单机VPN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网格化服务平台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网格化服务平台网络拓扑结构

2.1.3 应用支撑平台

本设计方案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开发,开发环境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2.1.4 安全设施

网络中部署了多台功能完备的IPS和防火墙,灵活采用透明模式、路由模式或智能模式,将整个电子政务网络划分成十多个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并配置相应的、严密的访问控制策略。网格化服务平台网络安全级别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网格化服务平台网络安全级别划分

2.2 数据和平台建设

2.2.1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建设社区综合信息采集数据库和社区综合信息数据库与部门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关联、交换、比对实现“一次采集、统一审核、集中交换、多方共享”[7]。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社区居民信息为主题,建设政务资源目录体系,已经完成目录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社保数据资源目录编目,逐步为公安、民政、计生、卫生等部门进行数据资源编目。并在中心机房搭建了全市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中心库的管理者以及服务者。各局办单位作为数据交换的提供者,在本单位搭建自己的数据交换平台节点,实现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中心的交换,并通过数据中心交换到其他局办单位使用共享数据,逐步实现社区相关业务部门数据的接入。

2.2.2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网格管理信息员在所管理的网格内巡查。将居住信息、计划生育信息、治安信息、环境卫生等以短信、图文形式展示,借助覆盖全市的中国自主的TD-SCDMA3G网络,即时上传各类信息[8]。用于实现信息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市区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用于收集各区监督员上报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记录信息并同步转发给相应区受理系统;提供采集终端设备与网格化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管理。

2.3 应用系统建设

2.3.1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依托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人口基础数据库,以采集公安人口数据为基础,交换和整合民政、社保、城管、司法、房管等部门信息资源,通过动态数据关联、交换、比对,建设人口分类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和掌握人口变化情况。人口基础信息系统构成如图4所示:

图4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构成

2.3.2 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通过信息平台全方位的收集、共享、互通和掌控基层的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实现社区、街办乡镇、部门三级扁平化的上下联动和协同,及时发现和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并可将系统监督考核结果作为对各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

2.3.3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系统建成后将为网格管理站、便民服务站提供统一办公平台;为市民和所辖企业、社会组织提供统一信息或服务窗口,对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监督;市民、企业或社会组织均可以在社区享受一站式就近综合服务优化、规范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市民对政府服务满意率。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如图5所示。

3 网格化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探索

采用“一格四员”运作模式,网格化里面配置四员:网格管理员(社区居委管理人员)、网格警员(片警)、网格协管员 (治安积极分子、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监督员(老党员、人大代表等)。

图5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以“网格”为依托,整合社区资源,配备骨干工作人员,了解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 “格内”处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4 结论

“网格化管理”很好地解决了社区基层工作、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中的信息对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和激励约束问题。对于破解当前社区基层组织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宏远网格服务警务室在公安系统信息化服务公众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张楚文.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

[2]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01).

[3]罗恺.毕节市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的探索与创新[J].华章,2012(24).

[4]郭声琨.改进人口管理,适应城乡一体化[N/OL].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站,http://www.mps.gov.cn/n16/n1237/n1342/n803680/3625745.html.2013-01-19.

[5]张显江,刘小强.一种参数联合优化的网络流量非线性预测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01).

[6]阳成俊.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调查研究—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为例[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7]刘小强.基于QoS服务的网格计算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

[8]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03).

猜你喜欢
网格化服务平台网格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