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细节之美

2013-04-29 22:33李建忠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5期
关键词:周长卡片长方形

李建忠

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数学的课堂也悄然地变化,从重视课堂形式到关注课堂实效,从看重课堂表面的热闹,到关注课堂的每个细节,尤其是课堂提问的教学细节,因为好的课堂细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细节之美的价值就昭然若现了。

一、细节之美源于教师的巧问

教师在上课提问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问要明确要问的内容,不能把问题问得过大,让学生无法回答,要找准学生最适当的知识切入点,这样易于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率才高,上课的气氛就好,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做到善问、巧问,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问题之中了。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教师提问:在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的多少?学生认为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和长方形的宽一样大才可能是最大的,所以用10×4=40厘米。但是对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认为:用原来的长方形的周长减去剪掉的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却认为不对,应该是5厘米是剩下的长方形的宽,长是10原来,10+5=15,15×2=30,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教师笑了:“看来你们讲的都有道理,那么剪掉的正方形的周长加上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不是和原来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呢?大家试一试!”学生们回答:“不一样了,多了2个原来的宽了。”

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有许多学生认为原来的减去剪下的应该等于剩下的,但是,对于图形的剪拼这个规律是不适合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要点来巧妙地提问,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就会对这类问题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了。

二、细节之美源于教师的等待

一般课堂提问,都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保持沉默,不要干扰学生的思维,更不要解释和催促,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使回答更加完善,以此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例如,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结果,可以用哪种方法计算8+7=?,通过对操作的讨论,得出最有效的方法是“凑十法”。跟着教师请学生尝试8+6=?的计算。某学生认为,8向6借1,6就成了5,这样就等于15了。教室里哄堂大笑,这名学生脸一下子红了,赶紧把头深深地埋下了。教师却说,你能把学习新的内容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真了不起。教师把这位学生的想法写下来后,学生马上明白了,“8加几”,要向另一个数借2凑成十。教师马上跟进:那么你会计算“7加几”吗?“6加几”呢?学生回答道,如果是“7加几”我就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10,“6加几”我就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认知上的偏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要向学生讲清楚,出错是学生应该有的一种权利,不管谁都会出错的,只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错误资源,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学会知识,找回自信。

三、细节之美源于教师的追问

教师上课在提问的时候,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看重题目的结果,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出现的问题,答对了,也要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答错了,没关系,教师要适当地追问,这样引起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思考和辩论,学生通过这样思维的碰撞,就能更加深入理解问题,而且印象就会很深刻。

例如,在教学“认识整十数”时,常常会玩猜数游戏,我先在卡片后面写一个整十数:60。然后让大家猜,卡片后面的数是多少?学生随口说:30。教师回答:小了,它比50大。另一个学生马上说:80。教师说:这张卡片上的数比他说的80少两个十。其他学生猜出是60。教师马上跟进提问:刚才说它比50大,那你觉得80应该比50多几个十啊?

通过一次次的追问,逐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时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清晰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和缜密的数学推理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关注课堂的细节,从细节处着手,我们的课堂就能成为高效课堂,就能彰显出细节之美。

猜你喜欢
周长卡片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分类数 不出错
一张卡片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