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玉
语文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引领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海洋里徜徉的。
一、以情激情,引领学生探求情感
阅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善于“披文入情”,把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出来,以情激情。应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触摸、去品味作者的真挚情感,读文章要以情出语,以情发声,读一种感受,一种情感,形成一种氛围。例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用柔美缓和的语调读出荷塘在月色下的朦胧美景,让学生沉浸在美景中,大脑中不断闪现出一幅幅的画面:舞娘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地旋转;洁白的荷花,像柔美的姑娘,羞涩地低着头。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由此也有了荷叶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清”:出淤泥而不染。只有领会文字的艺术魅力,才能理解作者写作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语感,增强审美情趣。
二、以情传情,引领学生重现情感
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衣着整齐、端庄大方这些表层因素乃是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对老师的智慧日益崇拜,学生更偏于“交流型”、“亲切型”的老师。在教学话剧《威尼斯商人》时,我自己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在进行话剧《陈毅市长》教学时,又用浓郁的四川方言表演陈毅的台词;在进行小说《孔乙己》教学时,我特意绘制了一幅《孔乙己落魄图》。这些都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顽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谐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这些无疑是教师形象魅力形成的关键。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我们应重视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以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以情移情,引领学生情感升华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让学生认知了作者的情感,但是要“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既能理解掌握,又能活学活用,还能积极升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刻刻教育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境去面对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才能引导学生把亲情、友情、人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感的引导不是老师解说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感悟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之间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情感的这根彩绸在语文课堂舞动起来,才能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乐学”的情境;教师通过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移情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实现情相生、情相依、情相融,课堂教学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