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拿稳”,习作hold住!

2013-04-29 22:00:50毛文娟
关键词:习作能力教材

毛文娟

摘 要:现行的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大多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名家名篇,又或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它们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及开发习作资源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想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

关键词:教材;习作能力;习作积淀;习作技巧;习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64-1

的确,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题。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并有效地利用学生每天使用的教材,通过分析整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在每天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因此,拿好每天都要用的教材,习作指导,一定hold住!

一、关注教材语言,习作积淀hold住

1.积累词语,储备能量。词语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词多则史,少则不达”,当学生的词汇丰富了,写起作文来才能如鱼得水。在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教学时,要看准时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好词进行积累,并学会迁移运用。

2.积累句式,注入活力。要使学生的习作基础有所积淀,不仅要丰富词汇量,还要积累教材中丰富的语句表达方式。学生积累了各种句式,习作时就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语言自然会像注入活力一般,变得生动鲜活。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课文《第一朵杏花》中一段文字“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四个动词更将春天的盎然表现得淋漓尽致。

3.积累片段,服务思维。在充分积累好词好句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整段地积累,以直接服务于自己习作时的思维活动。教材中有不少具有明显特点的片断,在句式表达、段落构成、过渡照应等方面很精彩。如《望月》一课中对月夜的描写,《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中对春景的描写等,这些段落描写得细腻传神,在教学这些片段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语段进行细致品味,在充分体会作者感受的基础上加以积累,一旦他们能够熟读成诵,片段的语言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形成知识储备,写作文时就会很自然地涌上笔尖。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准确地表达自我感受,对表达的方法也能运用自如。

二、揣摩教材文本,习作技巧hold住

1.学表达顺序,明言之有序。同样一件事,有的学生描写得有条有理,有的学生颠三倒四说了一长串,却没说明白,从这样的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篇作文想要成功,首先要做到言之有序。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去发现作者的游览顺序,从“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顺着石阶”“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发现这是作者的游览线路,其实也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做“移步换景”。经过这样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是有很大裨益的。

2.思结构形式,得谋篇之法。谋篇布局是文章整体一致性的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等信息。如五年级教材《莫高窟》一文,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莫高窟,分写的时候用三个自然段来介绍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每一个段落的描写方法都相同,都是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写的内容,接着围绕这句话做具体的描写,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段与段之间的承接。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在构思之时,结构框架要在大脑中先储存,这样作文时才会思路清晰明了。

3.悟文章写法,助习作迁移。学生通过教材中课文的学习,从中品味文字语言,感悟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手法,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会如何表达。如高年级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通过介绍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极其平常但却令人敬畏的柳树,告诉人们困境中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困苦的环境抗争。期间还将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的柳作比较,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教学这类型的课文时就应该有目的地指导阅读,品味优美语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若能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就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迁移运用。

三、巧用教材外延,习作资源hold住

1.有“精彩”则“模仿”。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学习的基本技能是模仿。仿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材就可提供原型,让学生加以模仿,举一反三,学生一旦拥有了仿写这根拐杖,就能循序渐进,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以致用。例如《广玉兰》一文第三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了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不同形态,于是我布置学生去观察小区或校园中的花并写一写,从学生仿写的片段看来,许多花朵在他们的笔下摇曳生姿。

2.遇“留白”则“填补”。现行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进行想象,又或者因为表达上的需要进行了“留白”。教者应善于发现并巧妙地利用这些“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想象,以习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填补”。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侧重描写的是谈迁内心的想法,而关于他完成《史记》的过程描写比较简略,这样的“留白”就为学生创造了想象行文的空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谈迁在搜集资料时会遇上什么困难?当年岁已高,仍然伏案写作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继而细致地描述出具体情形。

3.碰“图画”则“描摹”。图文并茂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直观、形象。教师可合理利用一些有价值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如五年级教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中的插图,高尔基安详地坐在花园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描写出经过儿子精心打理的花园到了春天是怎样一副景象,想象此时高尔基的神态、心情等。鼓励学生将这无声的画面变成有温度的文字,以传递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利用插图所开发的习作资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这是凭借教材拓展学生的习作空间,使作文教学走向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