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为之的课外阅读

2013-04-29 21:11俞海燕
课外语文·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课外阅读

俞海燕

【摘要】课外阅读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拓展延伸,积累语言阅读量,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独立创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外阅读其实有时也可轻松为之,贵在坚持,久而久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课外阅读;就地取材;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习材料进行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拓展延伸,积累语言阅读量,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独立创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平时的语文教学,虽然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但鉴于考试指挥棒的醒目存在,很多老师因顾及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行动起来望而却步,小心翼翼。课外阅读变成了可有可无,形同虚设,名存实亡的“空头支票”。殊不知,长此以往,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学生。

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任务艰巨。但它受到阅读时间、阅读空间、阅读资源、阅读方法等多方面的制约,见效并不明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外阅读其实有时也可轻松为之,贵在坚持,久而久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就地取材是课外阅读的捷径

对于课外阅读,有人花很多时间用在思考上:茫茫书海,怎样才能找到适合我的书籍?时间有限,如何挤出多余时间用来阅读?其实,用不着舍近求远,我们的身边就有课外阅读的宝库,只是我们视而不见。

(一)有效引导学生读读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它们是教育专家精心编制、质量较高的教科书。课外阅读指导,必须要配合教材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读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学会方法,课外得以演练。

一般来说,一个课内阅读专题,读本往往会配之以二至三个专题的拓展阅读。这是较好的阅读资源,教师适当从读本中精选一些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要且轻松。

(二)巧妙利用练习和试卷

综合练习、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可以多得却珍贵的课外阅读资料。它多选之以散文与小说的精华,是质量极高的可利用资源。我们对它的阅读赏鉴绝对不能仅停留在四个问题的回答上,应该是真正意义上读懂、读透、读深、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

其中,诗歌鉴赏中所选的古诗,新鲜而凝练,每一篇都不是我们课堂学过的。它们是很好的语文内涵的升华剂,更蕴含了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例如借景抒情手法,跟情感关系最为密切,认真阅读除能够陶冶情操,更能加深自己阅读的体悟,这对深层次提升语文感悟是大有裨益的。

(三)灵活使用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虽然是阅读工具书,但却是包容量最大最丰富最能有所学的课外阅读资源。阅读时,你可以有计划地按字母顺序翻阅,也可以随性地作为课外调剂品轻松浏览。

当然重要的是看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你可以关注:阅读中经常出现的重点词语,或者以为自己知道却理解错误的词语,还有感兴趣的词语等等;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动手将自己的阅读做一定的记录很有必要,贵在坚持,这会为你的阅读积累大量小分子,无形中,语文素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課外阅读是质的要求

要使学生能更广泛地阅读各类作品,有更开放的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必须借助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实际的操作中,有不少人走了极端,他们认为只有把阅读面越撒越宽,才会有所收获。殊不知,哲学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阅读之后是否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质变的可能,没有收获那就不会产生质变。

(一)关键是消化的问题

不少施教者认为,课堂的容量要与课堂的成效放在一起考虑,这对于课外阅读同样也是有提示性的。

走马观花看了很多,最后一无所获,那这样的阅读不要也罢,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好好研习文本上,反而对语文学习会更有成效。所以量可以不大,关键要有收获,要能够把看到的内容与课堂所学有机联系,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才会对语文学习受用无穷。

(二)反复阅读,常读常新

对于课外阅读资料,可以轻松采取反复阅读的方法。即多次重复阅读,但每次阅读侧重点不一样,最后的收获也是迥异多方面的,这与发散性思维的理念是相通的。

在熟悉的情况下,阅读者往往会更轻松更游刃有余地去阅读。因为文本是熟悉的,内容是了解的,没有陌生感,没有抗拒感,这就产生了自信的阅读欲望。反反复复之中,就会在熟悉的阅读中读出陌生却新鲜的东西,也就是“熟悉中的永恒不熟悉”,这恰恰就是我们所希望从阅读中真正得到的东西。

(三)博览和精读相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最常见最轻松的方法,那就是博览和精读的灵活结合,在这里还要再说一说。其实语文阅读或者是种种大阅读都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在追寻很多课外阅读方法的同时,最不应该遗忘的就是它。

名篇精品,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深度上提高阅读能力,略读是达到博览群书扩大知识广度的目的,两者要合理掌控。

三、身体力行与快餐文化

(一)和学生一起课外阅读

其实,教师不应该只是课外阅读的倡导者、指导者和评价者,更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亲自参与读书活动,这样既能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读学生之所读,想学生之所想,从而真正且轻松地做到师生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学生的精神需要。”言传不如身教,身体力行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读什么,如何读,怎样写读书笔记,使他们逐步养成认真严谨的读书习惯,这些阅读能力的培养比灌输知识更为重要。

(二)快餐文化为我所用

80后、90后的学生几乎都不会主动接触名著,他们认为名著离现在的时代太远,他们更爱接近快餐文化。既然学生喜欢,学生有兴趣,既然也明确知道快餐文化的危害,那无需花太多时间探讨它的不足与危害。实际行动最为重要,这个时候做好指引工作,把他们的所爱变为他们的所需、所用、所得会显得更为理智。

教师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读大部头名著缩写本,览二十四史现译本,背古诗词中的“名句”,看名著电视版。我们不是拒绝,而是接受,甚至如同鲁迅先生说的,“拿来!”只不过此时适当到位的指导很关键,这其中的学问值得我们花大气力大功夫:授给他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法;取用他们感兴趣的作为课外赏析课的主要内容;用评价体制为他们作阅读方向的指引;等等,以此,不断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

笔者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活动一定能突破现有局面,变得更加丰富、扎实、有效,最终真正成为语文教育天地中一片绚丽多姿的园地。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课外阅读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言传身教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增进亲子关系的小方法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词语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