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

2013-04-29 00:44:03廖开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课堂工作

廖开胜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危害,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及意义等方面,简单阐述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积极性社会的发展推进了教育的步伐。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管理也步入了规范化的道路,教师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高。然而,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存在焦虑、厌倦、抑郁等心理反应,职业幸福指数较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学习的保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了解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为我们的教育开创一片新的前景。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中产生的一种压力。表现在教师这一职业环境中,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长期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教师不能适应教育这一复杂职业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疲倦懈怠的身心状态,是对所从事工作的厌倦感与畏惧心理的反应。是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缺少情感的投入,表现出态度淡然甚至冷漠。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思想定位上,丧失了工作的兴趣,忽视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工作無趣、枯燥、机械地重复,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意志上,主要表现是工作疏忽,不能全心投入,缺乏职业追求的信念和奋斗精神,缺乏成就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教学态度上,情绪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担惊受怕、烦闷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降低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机能效率,以一种忧虑、压抑、猜忌多疑,以及带着刻薄轻视的有色眼镜去面对学生;日常习惯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疲倦,以至于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日益减少,甚至不备课,继而使教学过程呆板乏味,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缺乏创新,使学生渐渐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造成了不适于学习的氛围。只追求个人自身利益,而遗忘了教学的本质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1.社会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对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比其他职业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在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现代人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甚至个人素质都成为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依据,无形中给教师心理套上了枷锁。

2.工作对象的困扰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的灵活性上,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并非教师付出努力和心血就可以见到成效。更何况当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好的学习品质,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家长要求的苛刻

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是,孩子是家长的全部,甚至生命,对孩子的学习则是过分的“关心”,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特点,却对教师要求苛刻,甚至干扰了教师的教育工作。相反,还有一部分家长,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不闻不问,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在孩子思想或成绩出现问题时,又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教师,使教师工作难度很大。长期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4.教育职业的独特性

教师的付出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以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但心里的工作却很难停下,使教师长期处于精神疲劳状态,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教师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三、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首先,职业倦怠具有很多危害。一方面,它会给教师精神上带来干扰,继而极可能演变为伤感衰败的不健康心理,严重危害着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使个人生活的质量受到消极、严重的影响,影响身心健康,也因此加大了人群亚健康几率;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敬业程度,使其工作积极性下降,最后导致教育水平发挥失常,教学工作效率低,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由于职业的倦怠而造成态度上的冷漠,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轻视、厌烦,采取强硬的方法治理班级,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一门甚至所有学科的兴趣,挫伤积极性,严重则扼杀创新意识,阻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危害心理的健康以及人格的成长。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将影响到学校声誉、发展的方向,甚至素质教育的现代化的进程。

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必须从教育实际出发,尊重教师人格,采取适当的方式,才能化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1.思想认识的提升

首先,要从思想入手,引导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法、教育理念的学习,提升教师的思想高度,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自豪感,为教师工作注入内部动力。其次,发挥学校模范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德报告、结对子等形式进行正面引导,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2.情感态度的转变

首先,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其次,组织教师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给教师提供放松的机会,增加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千万不能忽视情感驱动的力量。

3.教育氛围的引领

倡导教师自主学习,与时俱进,与教育同步发展,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激发教师职业成就感,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感。

五、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高课堂有效性学习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创造轻松、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消除教师自卑,转变教师观念,坚定教师信念,激发教师工作的创造力,为课堂有效学习提供了前提;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全心投入教育教学,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课堂有效学习提供了保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改善了教师的心理状态,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活跃了教师的思想,同事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使教风正,学风浓,为课堂有效学习提供了氛围。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端正态度、明确责任、把握目标,教师就会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生,精心准备,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良好教育氛围的激励下,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甚至有效的教育模式,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群策群力,立足课堂,积极实践,及时反思,虚心研讨,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生活的主阵地,教育工作的精彩与意义很大程度上需要在课堂上展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世界,是相互启迪的空间,一位积极奉献的教师定会把握好课堂这一重要环节,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成就高效课堂,师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启发,相互鼓舞,享受那份幸福。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心理的问题,所以,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要抓住根本,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注重激励、引导,尊重教师人格,对教师实行人文关怀,唤起教师自主发展的欲望与信心,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习,为教育发展开辟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袁金秀,吴鑫德,易婷.角色领悟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J].社会心理科学. 2010,(2):122-125.

[2]王真.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0,(17):770-771.

[3]许海燕.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英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7-200.

[4]沈太平.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159.

[5]赵璐.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解决办法[J].改革与开放,2011,(6):157-158.

[6]杜晶晶.基于角色冲突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缓解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20):175-176.

[7]伍文娟.中職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2,(1):141-14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课堂工作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