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峰 侯作海 李专
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农业科研单位承担了农业科技核心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但由于研究经费、体制等经济和政治方面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都无法充分利用其农业科技成果的优势转变为国家的主力军。由于农业科研单位地处农村,政府对农村科研单位的附属学校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在师资调整、经费上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附属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科研文化的建设,农业科研单位的布局结构调整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照和教育科研决策的参考。
农业科研单位中小学教育不足对策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的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农村的教学需求和学龄分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的学术界针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这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由于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科研则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研究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在对偏远落后地区的农业科研单位的学校的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在体系的转化上存在着缺陷。本文主要对我国的农村科研单位的重要性进行探析,从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布局调整、师资、认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的更多关注和深入探究。
一、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性
农村科研单位承载着提升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稳固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地区间发展相对不均匀,阻碍了我国农业科研的发展。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生产服务,通过科研的开发,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拉进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距离,能够使得当某一新成果和新技术推出现时,科技开发人员能够直接与农民进行交际,直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技术上的需要,通过技术和信息反馈,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及时地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得产品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和农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的主力,为农业科普工作提供技术性的保障。农村科研单位通过宣传展示、发放技术资料、接待农民来访等形式,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田的水平,通过农业技术科普的推广,让农民能够简单易行的吸收、消化农业科技知识。近几年来,农村科研的成果的不断涌现,对开展农业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
第二,通过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培养学生认识、了解农业。农村科研单位作为中小学校校外农业科普教育科研基地作为中小学校学生校外农业科普教育和农业实践的产所,能够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研单位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蔬菜的生产过程、现代生物科技实验以及农作物的改良和栽培,从中能够体会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开展科普教学,能够为培养新一代的技能型和智能型的农民奠定基础。
第三,通过农业科研,促进生产力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有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的程度低,农业科研单位则可以解决这样的局面,缓解在科研和经济体制下的人员分流和再就业的压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在认识、理解教育等方面存在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认识问题
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认识理解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指挥者和领导者,对于农村科研附属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仅停留在口头上、计划上,着重看中项目、政绩,本末倒置,却忘记了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书本上的教育,达到学生升学的目的;部分教师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甚至将“搞科研”作为评职称、评优评先的工具。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这种现实条件下,部分的当地政府认为,教育经费应该由国家来投资,工作重心应当是经济发展。因此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化、模糊化,并将此视为“政绩工程”,片面追求数量与速度,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就存在了认识上的偏差,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2.教学设施和师资问题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想国家在短时间内拨出一大笔保证农村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发展的专款,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目前,许多农村的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某一个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五个年级,就只有10个老师,一个班大概有一百多人,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根本不能让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从在农村科研单位附属学校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来看,普及标准相对较低,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都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教学科研问题
作为农村科研单位的附属学校,教学科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学校的教育科研仍然存在“浮夸风”的现象,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科研时的经费的比重较大,部分教师缺乏搞科研的热情。学校的科研组织结构职责分辨不清,缺乏统一的指导,再加上对教育理论储备不足,缺少教育科研相关知识的其训练,使得其研究内容流于形式。但是通过教学科研,可以解决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学校在农村科研成果的引导下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的教科研成果缺乏学校内部以及区域层面上的交流与推广机制,导致了教育科研的水平不高、科研管理无序、资源浪费等现象的产生。
4.教学理念问题
由于当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相脱节,当前农村教育城市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村教育的教學内容完全跟随城市的步伐,并没有注意到农业科研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办学方向单一,由于我国的教育中心在城市,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等都是以城市的教学水平为基准,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村的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应试技巧之外,缺乏相应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三、地方政府办好当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中小学的对策
对于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消减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使得当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中小学教育走入到正常化、科学化的轨道。
1.合理调整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布局调整
农业科研单位下的附属学校,并不能与简单的调整相比,地方政府要能够因地制宜,以促进当地农村的义务教育、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的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出发点,在原先教育的基础上,适时地普及农业科技的新思想,加强县级统筹,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准确地预测学龄人口的变动状况,解决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体制,使得布局调整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2.加强城乡交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要能够端正教育思想,可以采取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保障制度。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培训机制,合理地分配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让农业科研的附属中小学自身成为农村教师成长的摇篮和基地。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对同一城市的城乡教师的工资实行统一的标准,通过城乡之间的交流,获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合作与帮扶关系,促进双方间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学生交流,使得教育者从自身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工作,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3.完善教育科研制度,构建优秀的科研文化
当地政府作为学校的上级管理机构,其决策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当地政府应该有正确的科研导向,对中小学的职称评定应该合理地制定,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行政管理机构,要统筹兼顾,争取到更多的教育科研投入,完善教学奖励机制。中小学的科研教育工作与农业科研单位而言,可以建立对应的机制,给农业科研单位的附属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以准确、恰当的定位,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提升自我,增强教学实践能力。由于科研是以教师为基础的,所以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在理论和方法应用上的能力,让教师正确认识到教育科研对自身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让教师获得知识的解放,改变过去的注重学历和学科知识的培训方法,增强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地方政府可以出面出资邀请相应的专家引领教师进行科研兴趣的开发,通过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让教师及时地把握教学的科研方向,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
在当下的教育科研中,农业科研工作并不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需要政府全方面的管理,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趋势下,让教育科研与农业科研的精神相融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此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加强对学校的科学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的保障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研成果的功利性,营造出一个健康发展的科研环境。
4.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我国的农村正在向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方向发展,农村教育的对象、功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地方政府要推行适合自身地区的措施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完善农村的教育管理体制,弱化各种教育体制的管理,充分利用农业科研的优势和已有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阻止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素质发展的现象,走素质发展教育的道路。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教育的拓展工作,规范农村的教育机制,树立城乡整体统一教育的观念,确立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提高农村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对农村教育师资和经费的投入,结合农村的现状,突出农村的本地特色。
5.加强资金的使用率
由于教育体制自身的滞后性,农业科研单位的附属学校存在着资金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中小学配置脱离农村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认真理清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问题,履行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中小学的资金问题,落实好基础教育经费的部门预算制度。通过建立硬性的指标,来规范农村教学资金的使用率。与此同时,还要合理调度各种资源来为农村教育提高科学、稳定的保障,有利于健全乡镇政府和农民的负担,缓和乡镇政权向农民摊派教育经费的紧张。
总体来讲,地方政府办好当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要加强城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根据本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教学现状,探索出不同地区、层次学校办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但是仅从政府一个方面,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农村的教学现状,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才能够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发展农村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科研的发展。但仅靠政府提出的举措来办教育,是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需求的,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新阶段的农业科研不可能使得农业产业中获得高额的利润。但是农村科研单位也要发挥其优势将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公共产品,政府也要对农业科研工作进行直接支持,带动其附属学校教育布局的发展。在这个教育改革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肩负起科教兴国这一使命,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巩固当下中小学的教育成果,充分体现政府对农业科技的主导性,让农村教育真正地走出困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李彦,程心,李东兴.鄂西北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描述性报告[J].青年研究,2002,(2):2.
[3]赵更吉.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方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2.
[4]李水山,戴洪生,郑其春.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2(2):3-8.
[5]陶小洁,霍仕平,许明陆.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普工作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08,(2):60-61.
[6]熊明华.浅析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4, 6(6):92-94.
基金项目:热科院附属中小学管理体系优化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630012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