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
章太炎
(1869-1936)
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巨大影响的革命家、学者、教育家。早年投身反清民主革命,"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中华民国建立后,又积极参加护国、护法斗争。后专心治学,对文字学、音韵学、经学、佛学等均有精深造诣,被公认为学术大师。一生讲学,学生中黄侃、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均成为文化大家。
1932年初春的燕京大学校园内,能容纳几百人的讲堂座无虚席,显然这里即将举行一场演讲。北平是文化中心,燕大也曾迎来不少文化名人,但这一次的阵势却非比寻常。但见讲台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目光炯炯,身旁五个人一字排开、垂手侍立,令人诧异的是这五人都是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随着演讲开始,五人各有分工,负责板书的是钱玄同,负责翻译的是刘半农,负责倒水的是黄侃,负责回答同学提问的是马裕藻和吴承仕。而演讲的主角便是革命先驱、学术泰斗章太炎。
章太炎一生从未执教高等学府,但“章门弟子”这一身份却是进入高等学府的敲门砖。我们看看“五四”前后国内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文科教师阵容:黄侃教中国文学、钱玄同教文字学、周作人教外国文学、鲁迅教中国小说史,此外马裕藻、沈兼士、沈尹默、朱希祖等人也都是章门弟子,北大文科一脉已基本为章门弟子执掌。此外,其他大学的著名教授也多出自章门,当时学界争相以章门弟子为荣,开口便称“吾师太炎如何如何”。这也足以印证作为他们的老师——太炎先生在学术界至高无上的地位。
章太炎虽然始终未在正规学校任教,但一生都在讲学之中,弟子更是遍布海内,里面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五百罗汉”。而其中著名的“八大金刚”竟来自一次“开小灶”的讲学。
1908年,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周作人兄弟急盼听到章太炎的课,可是讲课时间和他们自己的课程有冲突,于是便请求先生在周日开一个特别班,没想到章太炎欣然答应,还把授课地点安排在自己的住处。这次持续大约一年的家教式的“开小灶”,一共引来了八个学生,而这八人日后竟都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被称作“八大金刚”。
让我们穿越回100多年前,来到章太炎在东京的寓所,看看这师徒相授的温馨一幕:早晨八点,特别班开始上课。太炎先生衣着随意,到了夏天甚至光着膀子讲课。在一间不宽阔的寓所内,师生环绕一张小矮桌,席地而坐。条件虽然艰苦,但一开讲,太炎先生即滔滔不绝、毫无倦意,一直讲到中午12点。枯燥的《说文解字》,在他讲解下竟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听课的学生都有茅塞顿开之感。除了正式内容,师生间更多的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一通闲聊。小小房间常常充满笑声,钱玄同说话最多,又常在席间爬来爬去,鲁迅干脆给他起了个“爬来爬去”的外号。
这正是自孔子和柏拉图以来,历经千年的文人间的私人讲学。既是师徒间的教学相长,也是学友间的相互切磋。如林语堂所说:“在牛津和剑桥,那些教授是怎么教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叫来,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学生被他们的烟和谈话熏着,就这么熏陶出来了。”可在今天的学校里,类似的师生如朋友般的谈天式教学和各式各样富有诗意的教学方式已难觅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
1936年,重病中的章太炎依然每天坚持讲学不止。家人劝他休息,他说:“饭可不食,书仍要讲。”太炎先生最后一次讲学时已不能进食,几天后,一代大师与世长辞,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
□ 栏目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