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维 苗玲冉
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开展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跟踪测评工作。为保证跟踪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不断修订中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和可变性的测评工具,测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收集到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数据855万余个,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共计20余万字的10份年度测评报告,并在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理论研究、区县测评的技术支持、培训区县德育研究者、建设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数据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追求:测评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
为确保测评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中心在目标和方法上做了审慎的思考。
1.测评目的的选择与坚守
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目的决定着测评的内容和手段,也决定着测评的所有细节,作为德育研究者,我们深知测评目的对测评的重要作用。
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10年中,为德育决策服务成为我们始终选择和坚守的目的。这一目的的选择与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特殊性的认识相关。
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测评会出现许多积极的数据,这些数据与过往的各级德育管理者和教师付出的努力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测评的数据,包括跟踪测评中的积极数据都无法成为德育在学生发展中发生作用的直接依据。因为,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学生的生命基础、早期经验、个体成长、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社会学习等都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很难将各种影响因素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数据中有效地剥离,从而证明哪些是教育带来的影响。
限于今天的技术手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测评依然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价,而学生在自我评价时能否实事求是就成为关乎测评结果是否真实的大事。思想道德测评与其他学业测评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最容易不真实,学生以其知道的道德规范来代替他真实的道德行为,就会使测评变得毫无意义。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就必须避免教师、学校甚至区县由于部门利益在测评中对学生的暗示,避免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目的定位在对基层德育工作的评价。
鉴于思想道德测评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把测评目的定位于德育决策的依据是正确而可行的。思想道德测评不是对某一教育活动、某一德育工作结果的判断,而是对当前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真实反映,为不同层级教育管理者的德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多种测评手段的联合应用
为了保证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中心尝试了混合式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行为现场观察等方法。
问卷调查是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主要手段。测评问卷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套,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题、选择题(包括情境题)和开放题。问卷中还设置了相当数量的测谎题,以鉴别收集数据的真实性。测评按分层取样原则随机抽取各区县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学校,兼顾示范校与普通校、市区学校与郊区学校。测评范围覆盖北京市全部区县。由研究中心成员亲自到现场监控问卷数据收集,以保证测评结果的真实可靠。在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我们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分析的科学性。10年来,我们累计发放调查问卷9.7万余份,输入数据855万余个。
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真实有效,我们采取了多样互补的测评方式。在问卷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不同科目的教师,尤其是被测评学生的老师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在争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并在访谈结束后尽快整理访谈纪录。在全部访谈结束后,我们对所有访谈纪录进行认真分析,从深层次了解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真实情况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将研究的认识和结论融入年度测评报告中。
行为观察法是中心的研究人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届本科生共同完成的。这是在学校的自然情境下,根据观察提纲或观察量表,用眼睛、耳朵等去直接感知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行为观察法可以获得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并可以辅助验证以上两种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
三种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互为印证是该项研究在方法上的坚持,其目的就是实现研究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以确保在此基础上提供的政策建议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测评中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与某一年度的单一测评不同的是,跟踪测评在于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方面是题目的一贯性,非此不足以形成不同年度的比较,也就无追踪可言;另一方面,社会是发展的,尤其近年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测评内容需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使测评结果能够反映不断变化中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面对挑战,我们以扎实的测评研究基础,确定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维度和题目。同时,又以敏锐的时代触角,选择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测评视角。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将常年追踪测评与年度评价新视角相结合。
1.追踪的德育测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
追踪的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要求在测评内容上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这是不同年份能够比较从而得出追踪结论的基本前提。而值得在不同年份中持续对学生展开评价的一定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最基本方面,是社会对一代青少年最基本发展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因年份的不同而变化,而这些基本要求的存在也为测评的相对稳定性和可跟踪提供了条件。
如何获得和确定测评中这些长期有价值的测评维度和题目?我们在测评初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改革开放以后所有与教育和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种教育政策和规则,以及教育及其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其精神,借鉴了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测评的基本维度和题目具有了基本和可长期关注的特点。
测查范围为同心圆向外扩展方式:个人—群体—社会—国家—世界。测评的基本维度包括:世界与国家维度、社会维度、群体维度、个人维度、网络道德维度。在五大基本维度下设立了若干二级、三级维度,根据测评学段的不同,其具体维度也有所不同。
2.德育测评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时代是发展的,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测评在坚持基本和跟踪的同时,也要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在变化的时代中的真实状况,把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要求反映到测评中来。
时代要求需要测评的研制者必须抛弃一张问卷测多年的做法,每年根据社会的变化确定新的视角、研制新的题目。10年来,我们先后从文明行为(尤其是观赛行为)、人际关系、公民意识、价值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北京精神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和测评工作。这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不同角度了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机会和可能,也为测评对基层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挥着适度引领的作用。
德育测评的时代性为测评的实施者提出了没有完结的研究任务,为此,测评中心的师生们每年都需要投入许多研究力量,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展开研究和论证工作。正是有了这一份追求和努力,才保证了测评报告体现时代特点。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研究过程,评价过程不但需要科学的工具和手段,而且要依靠研究人员对社会发展特点、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发展的要求、德育的发展过程、学校德育的现实、学生品德的实际水平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作为支撑。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测评报告的质量,保证作为决策依据的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1 蓝维:首都师法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 苗玲冉: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中学政治理论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