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

2013-04-29 12:18郑晓蓬
课外语文·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语文教学想象

郑晓蓬

【摘要】留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本文就留白艺术做些浅层的探讨。

【关键词】留白艺术;想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这种留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见的空白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备课上留白

著名学者吕思勉早在1925年就指出,如今国文课“根本之弊病,则在重讲授,在讨论……而不重实际之阅读”,“故今日谆谆之讲授,及无谓之讨论,十分之九,皆可省去也。”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应该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讲课效果,很多时候不是讲得多好,而是讲得不好。现在新课标对“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许多教师也正在转变观念,把“读”作为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的确,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情入文,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再者,课文中本来就存在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意境和情愫,一些文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反复感悟体味才解其中滋味。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致力于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要安排学生充分地读书,“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 要充分留白给学生, 教师除了对文本深透理解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必须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作出分析,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大体的预见并准备对策。

二、知识上留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不应是“全息”,而应巧设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质疑、思考、练习、消化、理解、吸收。如在学习《论语六则》时,我只讲解第一则,其他几则留给同学们,并让大家来当一回“小先生”,我则做他们的“小助手”。给学生提供模式:范读──领读──处理关键字词──疏通文意──质疑、揣摩──齐读。整堂课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形成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学习《沁园春·雪》,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词分上下阕,字数、句数都有一定要求,这个难点我有意“空白”,第二课时让学生“默上阕,按散文格式写”。这道题提出了“上阕在哪里的问题”,它起着催发冲突作用,诱发学生用已知的基础解决未知的问题:阕与断、层、节有什么异同?“按散文的格式写”,本来就是散文格式还是要改为散文格式?……这些问题一一思考过了,才可能默写对。就是默写错了,也同样有收获。“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恩格斯语)这样安排,不仅加快了步伐,同时有效地避免出现“无思考”课。

当然,在这里,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样就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三、语言上留白

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使“教”和“学”顺利进行。例如:很多的时候为使学生理解教师难以充分表达的意境,有时不妨以“空白”来代替,便于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用想象填补“空白”。教师讲到重点难点处要留下空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讲到新旧知识连接处要适当停顿,等学生完成“过渡”之后,再进一步向新知识讲解延伸。再譬如教师讲到一定时候,学生往往会分心,课堂会出现“骚动”,这时教师既不宜一味讲下去,也不宜停下训斥他们,可运用戛然而止的方法以引起他们注意,并以目光加以暗示,待其注意力集中后再讲。在学生甲提出问题但又不能自行解决时就让学生乙协助解决。好些词句学生不解其意和用处,老师不急于回答,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还不时交给学生释疑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揣摩詞意、句意,用换词法比较原句的好处,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作用等等。至于牵涉到全文内容的难句,有的与写作背景有联系,有的是富含哲理的句子或主旨句。前一种情况容易解决,只要教师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学生便能理解。后一种难句仍要联系上下文,回读相应的段落,学生也能从中捕捉到需要的信息。

四、思考上留白

从认知、思维的规律来讲,思维的强化,理解的加深,都是同所受刺激大小成正比的,故只有让学生拥有必要的思维时间和机会,才能保证学生“悟得”。阅读是以理解为中心的活动,学生无论理解哪一类型的文章,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心理过程。由起初的直觉印象到继而进行的深入理解,需要凭借联想与比较、分析与概括、了解与体味等思维方式。所以,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人脑的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思维的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或阅读理解中遇到的所有疑难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完成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更何况人的智力有高下,思维的速度有快慢,如果在课堂教学上不顾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进程,只同少数尖子生交流,那么,即使课堂没有出现冷场,对绝大部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而言,其收效也是值得怀疑的。从这个角度讲,给学生留点思考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包括心理留白、作业留白等外,还远不止这些,也远不是这么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留白,处处留白,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不等于忽视教师应有的作用。我们纠正过去过分强调的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把教师的主导性完全抛弃。因此,教师要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方能有“意外”的收获。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语文教学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