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涛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笔者认为当今新的课程目标要用三维也就是立体的眼光来看,假如课程目标是一棵树的话,那么知识与技能就是树干,数学思考就是树根,情感与态度就是树叶,解决问题就是花和果实。所以,在综观“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后,笔者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是今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它是一切目标的基础和载体。但是,要想更好地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教师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几点看法。
1.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找准新知识的最佳生长点。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编者按照各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精心编排的,但它有时并不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及时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找准学习的新起点。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这样设计较好地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排列、组合的知识;其次将以上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用1、2、3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用1、2、0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本节课又以喜羊羊闯关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这样处理教材,既唤起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熏陶。再有,在进行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的教学时,教材首先呈现了两组题,让学生计算、观察、探讨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接着,小精灵提出先填下表,再回答问题,让学生填表、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材上呈现出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主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本节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商变的规律两种,还有一种是商不变的规律。一般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商的变化规律呈现给学生,而我在教学时却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商不变的规律比较简单,而且我们在教学口算除法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过,而商变的规律较难,所以我先讲商不变的规律,再讲商变的规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的发展。教学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空间,让他们敢想、敢说,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疑问。在进行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时,我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处理,使之服从于教学。我安排了学生动手分糖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主体作用,学会解决问题。我是这样导入这节课的:首先请学生汇报各组糖的数量(12~16块),接着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请你们把手中的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你们能求出每个同学最多得几块糖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手中的糖,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写出算式,教师板书课题。这样教学既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也尊重了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权利,学生得到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3.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设计体现了对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线。教材的整体设计还呈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这种联系体现在相同的内容领域,也体现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例如,在“数与代数”的领域内,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均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此外,代数与几何、统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实质性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当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应先考虑到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否则就容易破坏了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说教师可随意发挥。教师使用教材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必须考虑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和减少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真正做到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选择组织教材内容,并在内容的呈现上注意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需要。所以,教师应删改某些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增加某些新进展的内容,及时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介绍给学生。
总之,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不能被动地成为教材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