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红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题,预习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说,没有明确任务和目标的预习是无效的。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预习的有效性,怎样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对于“科学”这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教师还必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课外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性预习任务。
一、预习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预习”是学生对他的课堂表现做心理和知识准备的过程。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预习,大部分学生可能看不懂,也可能抓不住重点。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是学生课外预习的导向,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提示和指导,所以预习任务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课本要求,对预习的要求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即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预习,为课堂学习作好知识准备。预习任务一般可采用“预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知识技能要求转化为具体任务。“预习任务单”包括课时预习目标、课前导学和预习任务等几个部分。“预习目标”、“课前导学”部分主要体现对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对学生预习所作的知识铺垫以及对学生作预习方法上的指导;“预习任务”要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其中,用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任务,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查阅有关资料,最终达到预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时,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有:调查收集生活中金属防腐蚀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哪几种类型;根据金属防腐蚀的方法,猜测金属锈蚀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这些具有明确目标的预习任务,引领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实际生活着手,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和阅读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他的预习成果。这种有明确指向性的“预习任务单”,使学生的预习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而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完整的预习过程。
二、预习任务的设计要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预习任务的设置,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和解决处于现有发展区的内容和任务,更要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预习题的设计要把握好难度要求。如果任务都比较容易,预习内容只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缺少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筛选,不但预习作业量较大,而且学生不经思考就完成的任务也不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如果任务太难,思维跨度较大,内容指向深层次目标,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选择“跳一跳能摘桃”的难度,让学生在“预习任务单”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摩擦和二力平衡知识时,布置如下预习任务:用一个10牛顿的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桌子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桌子有无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为多大?如果将上题中的力增大到20牛顿,仍未推动桌子,摩擦力为多大?归纳该摩擦力有何特点?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除了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情况外,受到怎样的力作用时也可以实现?这些问题既是对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又是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性思考,学生在“预习任务单”的一步步诱导下,经过分析思考应该可以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这比单纯地填写二力平衡概念和条件更有挑战性和成就感,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预习任务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内容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课外预习也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而且有的观察和实验由于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在课外进行。为此教师既要考虑哪些观察实验适合于学生课外探究,又要研究如何设计观察实验的预习任务,更要考虑如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对于实验观察类的预习任务,教师必须进行事先的指导,将实验器材的替代方案予以提示,将如何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要领教给学生,为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例如,在布置厨房小实验任务时,教师必须提示学生如何去寻找课本实验的替代品,将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现象等等操作性的内容列为预习任务。对于探究性学习任务,可以尝试设计探究方案、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必要的实验程序等。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得出的结论虽然可能是不严密的,但通过课外实验探究的过程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预习任务单”中要淡化探究的结论,突出方法和过程的引导。
课外观察实验任务的设计还应尽可能地带有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学习和探究。例如,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很熟悉的玉米和菜豆种子,列举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种子并进行分类,看谁收集得多、归类得正确。对初一学生来说,兴趣会提高不少。又如,“寻找蜗牛”的过程其实既是一个观察活动,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学生记录找到蜗牛的地点,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究了适合蜗牛生活的环境,使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