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013-04-29 00:38:32杨松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激发教学效果兴趣

杨松瑞

摘要: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善于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乐学的学习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众所周知,无论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将此事干好,如果有兴趣于某一事物,我们总是会想办法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爱好和追求的意向,成为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力。本文根据兴趣的情绪性和动力性,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谈谈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的乐教促学生的乐学。譬如,当学生上课发言,板演出现差错时,笔者给予学生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亲切适度的鼓励。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你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你在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好。“别急,再想一想,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使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乐于学习。

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景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乐学情景的创设,要求教师深钻教材,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把数学知识化融为美的情景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知识迁移,加速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理解有困难。要解决这一难点,就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空间”、“空间的大小”等问题。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开始上课时,笔者让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在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下,进行了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导入新课。提问一:“为什么乌鸦把瓶中放些石子就可以喝着水了?”笔者的提问首先把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说出“石子把水挤上来了。”提问二:“为什么石子会把水挤上来?”一学生站起来回答:“石子把水的位置占了”。一学生说:“石子把原来水占的空间挤了”……笔者顺着学生的发言,拿着一个空水瓶,追问“什么是空间?”“指一指瓶子的空间、桌斗的空间”,“桌斗和瓶子那个空间大?”这一系列的追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举例巩固,学生很快地理解了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揭示体积的感念。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体积的概念。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引入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趣味化、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生就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复习了2、5的倍数特征,然后提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的学生脱口而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听到这种说法后马上举例反驳:“13个位上是3但不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说:“各位上是任意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说:“3的倍数没有规律”……笔者顺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然后笔者马上做出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验证,结果学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迫切想知道3的倍数特征,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笔者又让学生在学具计数器上用拨珠子的方法拨出3的倍数,并记录所用珠子的数量,通过观察、交流发现3的倍数特征。最后采取竞赛、猜数等活动进行练习,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加强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与运用。

整节课把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竞赛式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紧张、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效果。

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的比一比、分一分、画一画、拼一拼、填一填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维,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感,增强学习的真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体验主动探索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剪刀,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了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后形状变了,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的相等,高与长方形宽的相等,进而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习时,学生始终满怀信心,饶有兴趣地实践着,通过多次实践,形成表象,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当前国际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基本共识。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情景,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同学们给朋友送生日礼物时经常要把礼品包装,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拿了一个礼品盒,问学生:“现在我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呢?”结合这一生活情景,激起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兴趣。学生经过探究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做一个长方体水箱、做一个无盖长方体鱼缸、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 至少需要多少材料等,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是兴趣。

总之,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激发教学效果兴趣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浅谈激发职教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