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静
曲谱
两只小鸟
美国儿童游戏
林大春 改编
(备注:伴奏时,在“丁丁飞走了”和“东东飞走了”两句中分别加入装饰音,以增加趣味,更加形象地表示小鸟不见了。)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歌词内容简短易懂,描述了丁丁和东东在树上,飞走又飞回的过程。歌曲旋律进行呈音阶式阶进,琅琅上口,音域只有六度,适合小班幼儿的音域。第一和第二乐句均有附点音符,小班幼儿较难唱准。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集体生活经验,和同伴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愿意和好朋友拥抱亲近、一起活动。歌曲中的“两只小鸟”就像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表现了同伴间的亲密友好,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4小节,双手各持一只小鸟纸偶随音乐,左右摇动。
5—6小节,右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7—8小节,左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9—10小节,将右手小鸟藏到身后。
11—12小节,将左手小鸟藏到身后。
13—14小节,右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15—16小节,左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尾声的4小节,两只小鸟相对,随音乐靠近,以示拥抱。
(备注:演唱时,要根据歌词内容演示相应颜色的小鸟。)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学会倾听前奏、尾声,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纸偶和课件的演示记忆歌词内容,并能运用手指进行相应的表演。
3.愿意和同伴拥抱,体验小鸟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两只小鸟》、电脑、投影仪、钢琴;
2.3对小鸟平面指偶: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黑色和白色;
3.KT板制作的树模型一个,立体纸偶1对:丁丁和东东;
4.场地布置:幼儿椅子摆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看三对小鸟表演节目,熟悉歌词和旋律
师:“今天我们到这里来观看表演,开心吗?节目就要开始啦,请大家掌声欢迎。”
1.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红红和绿绿),进行演唱。
师:“第一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红红和绿绿。”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黄黄和紫紫),进行演唱。
师:“第二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黄黄和紫紫。”
3.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黑黑和白白),引导幼儿猜出小鸟名字之后,进行演唱。
师:“第三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是谁呢?”
“为什么说是黑黑和白白呢?”
(评析: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情境感染。小指偶的表演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边运用指偶边演唱时,教师的眼神、体态语和歌声相融合,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还引起幼儿对两只小鸟的倾听和关注,帮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词的内容。“黑黑和白白”名字的猜测,既引起幼儿对小鸟名字的关注,又让幼儿通过推理,判断出小鸟的名字。)
二、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重点感受附点音符。
1.完整观看课件。
师:“这两只小鸟叫什么名字呢?我们认真看,仔细听。”
观看课件的前半部分,并学念第一、二句歌词。
师:“仔细听听小鸟究竟叫什么名字呢?谁会念出来?”
观看课件的后半部分,了解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先后顺序。
师:“谁先飞走的?然后谁也飞走啦?”
“谁先回来的?然后谁又跟着回来了?”
观察课件的最后画面,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
师:“丁丁和东东飞回来之后,他们做什么了?”“爱心表示什么意思呢?”
(评析:观看动画片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了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过程,清脆的童声演唱和课件画面紧紧吻合,这是帮助幼儿欣赏作品的有效途径。当幼儿第一次猜错小鸟的名字时,教师没有直接反驳幼儿,而是重新播放了第一、二乐句,让幼儿在自己的倾听中寻找正确答案。课件中的丁丁和东东在歌曲尾声部分相互拥抱,画面中还显现着一闪一闪的爱心,这些都给予幼儿明显的暗示,促使他们也相互拥抱,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增加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好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
2.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歌唱的方式,唤回丁丁和东东。
师:“动画片放完了。还想见到丁丁和东东吗?”
“他们听到我们的歌声就回来啦,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粉红和淡蓝),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当小鸟,演唱歌曲二至三遍。
(评析:小班幼儿大多不愿开口唱歌,教师用丁丁和东东的角色唤起幼儿演唱的兴趣,并用手指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唱,在唱中玩,减轻了幼儿唱歌的负担,让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掌握了歌曲。)
活动延伸:
1.制作指偶、头饰放入音乐角,供幼儿区域游戏时自选表演。
2.可运用沙锤、碰铃等乐器边演唱边演奏。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姓名加入歌曲,如:“他叫兵兵,她叫芳芳”,初步培养幼儿改编歌词、创新演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