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五年江苏高考诗歌阅读题命题规律及应对策略

2013-04-29 00:44:03张锋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张锋

【摘 要】近五年来,江苏高考诗歌阅读部分唐宋名家诗词仍是选材主打,综合多点类命题还是题型主流,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依然是考查重点;应对2013年高考诗歌阅读题,需要注意的是:(1)由外而内,快速理解诗歌内容,破解“读不懂”难题,(2)三定而成,准确梳理命题要求,突破“道不明”难关。

【关键词】诗歌阅读 命题规律 应对策略

古代诗文阅读历来是江苏语文高考的重点,诗歌阅读更是高三复习备考中的难点,能力等级要求达到D级(鉴赏评价)。通过研究2008—2012年这五年的江苏高考诗歌阅读题的命题情况,笔者从选材、题型和考点三方面就其命题规律作简单的阐述。

一、选材:唐宋诗词担主角,名家诗词挑大梁

诗歌阅读严格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近十年江苏语文高考,除了2006年考查了元代魏初的《鹧鸪天》以外,诗歌选材全在唐宋诗词的范围内;尤其是近五年,唐宋名家诸如李白、王昌龄、杜甫、温庭筠等诗词先后入卷。选择名家诗词,意在指导师生在复习中不要广撒网,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更多地关注诗歌鉴赏的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提升,回归到诗歌学习的本源。积累了诗歌鉴赏知识,掌握了鉴赏能力,即便遇上没有接触过的诗词,解题也不需要发愁。从客观角度来看,考查唐宋诗词也是必然的,因为诗词发展的最高峰就在唐宋,诗词写作技巧最成熟也在唐宋,这样来选定范围,既利于在教学中进行经典作品的细读的引导,也有利于对经典作品鉴赏的一般方法的教学成为主流,同时还避免了一味通过做题训练提高鉴赏力的误区。

二、题型:综合多点类占多,单点品评类居少

有研究者根据诗歌命题情况,将诗歌阅读题题型粗略地分为综合类、多点类、单点类、品评类等。纵观江苏近五年的命题,题型大体呈现出多综合类命题和多点类命题、少单点类命题和品评类命题这样的特点。例如:2012年《梦江南》第三题“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该题就是着眼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从综合的角度设题,答题思路上必然要经历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答案构成必然包含相关联的多个点;2011年《春日忆李白》第二题“‘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该题命题人抓住两三个点设题,要求依序按点回答。其实命题人是将综合类题目拆分开来,设为两三个点。这种题应该是综合题的变式,并且逐步成为命题的“常式”。当然,单点类、品评类、比较类的题型也是经常可见的,不可以忽视。多点类命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的感悟力,这是从中国诗歌不能截句取意特征出发的命题思路,也是从中国诗歌一般鉴赏的角度倡导整体品味的体现。

三、考点:思想艺术是主流,形象语言是补充

2012年《考试说明》明确,诗歌阅读要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纵观近五年的命题,江苏高考特别注重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命题设置可谓情有独钟。虽然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命题主流,但是语言、形象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考查要点,近几年来尤其是语言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受到了命题者的高度重视。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诗人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体会,诗不同于文,“诗法”的理解历来为创作者和鉴赏者共同注意。

高考诗歌阅读题难,难在哪里呢?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诗歌读不懂,二是答题道不明。笔者认为,要想在诗歌阅读板块取得成绩突破,除了掌握诗歌的一般知识、常用术语、答题模式外,重中之重就是要快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梳理命题要求。

一、由“外”而“内”,快速理解诗歌内容,破解“读不懂”难题

所谓“外”者,即诗歌外围信息,比如题目、作者、注释、命题;所谓“内”者,即诗歌文本,比如语言、形象、情感。

先来看看“外”,题目、作者、注释、命题这些都是已知信息,往往易于考生理解认识,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文本。于此,应提醒考生要注意“四读”:

1.读题目。题目常常是诗歌的灵魂,应成为考生快速理解诗歌的第一个着力点。通过题目可以捕获很多信息。如2010年《送魏二》,可以知道这是首送别诗,交代了事件、对象。此外,通过题目,还可以知道诗歌思想内容类别,感受诗人的情感意蕴。

2.读作者。诗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知人论世”,通过诗歌作者可以推敲诗歌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感情基调等。在诗的国度中,许多诗人所写诗歌的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有较稳定的趋向,如王昌龄写边塞、李清照写离乱等等。当然,也不能形成思维定势,要注意实事求是。

3.读注释。诗歌阅读题中经常会有注释,这些注释或解释关键词,或介绍作者,或交代典故,关注注释,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可以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创作背景有所把握,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目的(思想情感);当然,还可以透过注释捕获诗歌的表现手法。

4.读题干。命题是以对诗歌的全面深刻的理解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命题可以为考生提供大量理解诗歌的依据。如2011年《春日忆李白》第一题“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歌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由此命题就可以掌握这首诗前四句的内容。

再来看看“内”,语言、形象、情感这些都是诗歌文本的内部信息,需要考生进入诗歌情境,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理解内容,进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于此,应注意以下三点:

1.品味语言。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表达不同,其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字,但是其涵盖的内容意蕴却非常丰富。同时,古典诗词语言尤其讲究含蓄性,作者的情感内敛含蓄,往往通过景、物、事流露,常常借助表达技巧来实现。因此,阅读古典诗歌时,要摆脱现代文阅读思维的限制,要具有浪漫情怀,要大胆运用想象与联想。

2.把握意象。古典诗歌贵含蓄,大多间接抒情,诗人常借形象来寄寓情感。诗歌形象大体可以概括为人物、景物、事物这三类,尤其以景物形象为最甚。这些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被称为意象,把握住这些意象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意象多为常见的客观事物,且具有一定的恒定性,如松寓坚贞,竹寓节操,梅有风骨,菊寓孤高,牡丹富贵,兰花高雅,月亮、大雁寓思乡,杜鹃、鹧鸪、猿寓凄苦,长亭、折柳、灞桥寓离别,等等。同时,诗歌的意象又营造了诗歌的意境,诗人对意象的选取和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因此要紧扣意象和意境,反复揣摩体味,挖掘诗情。

3.找准诗眼。诗歌由于有了某个字词或句子,而形象鲜活,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该字词或句子被评论家称为诗词的眼目(诗眼)。因此,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能够领着读者解读诗词、洞悉作者的情感。分析诗眼时要注意:诗眼往往是动词或副词、形容词,感情往往强烈外露;诗眼的鉴赏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二、“三定而成”,准确梳理命题要求,突破“道不明”难关

读懂诗歌后,如何准确梳理命题要求,把答案准确表述到位就更为关键。熟悉答题模式外,若能够运用“三定而成”的审题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所谓“三定而成”,即:

1.锁定命题的答题区间。有的题目从整体上考,有的题目只从某句、某联或某阕来考。准确锁定命题的答题区间,可以让考生有的放矢,清楚从哪里下手,可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思考答题。

2.审定命题的考查要点。考试大纲每年都明确地规定诗歌阅读题的考查范围,考生审题时,就是要审定命题意图,答题时不要张冠李戴,不要无的放矢。

3.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上文讲到诗歌阅读题题型是丰富多变的,不同题型的答案要点数量也是变化的。例如,2012年《梦江南》第二道题“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这道题很显然有两个得分要点,即“人物形象的特征概括”和“结合诗句内容的分析”;第三题“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该题就是从综合的角度设题,答题必然要经历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答案构成必然包含相关联的多个点。有时候,命题者甚至用“哪些”、“哪两个”、“各有其妙”等词语,对答案要点的数量作提示。审题时,一定要弄清楚命题者的命题类型和提问艺术,重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提问细节,认真细致地确定答案要点的数量。

笔者认为,江苏高考诗歌阅读题近几年来基本走平易道路,只要让考生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夯实诗歌欣赏的知识基础,应对高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我们更应该确立这样的认识:诗歌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具有诗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中学)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7:00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5:06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17:40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2:42:31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2:21:35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及监测方法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