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2013-04-29 00:44陈丽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感体验式文言文

新课标指出,高中文言文教学要能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讲轻学、重工具轻人文的缺陷。怎样将教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学上,怎样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想,“体验”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根据个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体验式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加强诵读体验

诵读教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关于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式,《论语》中就有“诵诗三百”之说。曾国藩曾在其《家书》中如此告诫子侄:“读者,如《四书》、《诗》、《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诵读。高中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有以下三个方法:

1、范读

文言文于学生而言,相隔的不仅是时空的距离,还有古今文化的差距,若要使学生能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得感悟,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范读”是语文教师最好的帮手。刘国正先生回忆自己的语文老师时曾这样说,先生“很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教师通过富含情感的吟咏诵读,能够在听觉上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跟着低声诵读,从而引领学生跨进文本世界,徜徉其中。

2、自读

自读,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把握和独特感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听”教师读,要“看”文本内容,更要反复诵读,以涵泳、体悟并走进文本。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的耳朵”总是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变得越来越敏锐的。当学生以自己的诵读走进文本的时候,实现的不仅是一般对话状态的精神提升,更是文言文语感的丰富与深厚。

3、美读

美读,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简单的说,美读就是“读进去,读出来”。即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倾注了作者情感的生命,美读则能够帮助我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帮助读者获得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要求,“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二.重视心灵体验

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感官调动得越多,学习体验就越丰富,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将学生的整个身体“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心灵体验。

第一“动”,在“动”情读。即前文叙述的美读,我们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书声朗朗的学习气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语感,在日积月累中帮助学生养成熟读成诵的习惯。

第二“动”,在“动”手做。体验式教学并非不重视字词教学,脱离了字词的文言文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落实文言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将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好,对任何一项字、词、句知识,都要完整地抄录例句,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看。

第三“动”,在“动”口议。加强课堂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第四“动”,在“动”脑思。所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渗透审美体验

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千百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的名篇,其情感真挚浓郁,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不过由于时空距离久远,学生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又有限,对有些文章难免有距离感。例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至悲至痛,令许多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潸然泪下,而涉世未深的学生却很难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要学生动情,教师先要动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情育情,用自己的真情与学生交流沟通,唤醒他们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将作品中的美好情感通过学习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经验、审美感受。

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只有确立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实现学习语言与学习人生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陈丽云,教师,现居广东紫金。

猜你喜欢
语感体验式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