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吴伟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学生在假日随家人出外旅游的机会愈来愈多。外出旅游,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陶冶他们的性情。如果将此作为写作题材,指导学生写游记,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题材贫乏的问题,还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古人云:“作文之道,首在辨体。”要想写好游记,首先要了解游记的文体特点。游记有如下特点:
第一,游记是地理风貌的真实写照,在游记中旅行者要真实客观地写出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朱自清先生说过,要学会用文字画图画。我们要用文字真实生动地把景物再现出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游记里可以写与景观有关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我们引入游记时,也要忠于原事原义。
第二,游记是物我交融的动人画幅,写游记要写出情中景,景中情,达到物我交融、情景交融。有时候几个人都同时到过同一景点,但因彼此心境不同、感受不同,写出来的景物也有明显差别。例如朱自清和俞平伯一同游览秦淮河,回来后两人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目写游记,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大相径庭。所以,指导学生写游记时,应引导学生写出独特的观察感受,独特的意境。
第三,游记应是时代精神的自然折光。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不仅要学会画风景画,还要学会画风俗画。风俗画要体现出社会环境、时代精神、风土民情、地域风貌。在游记中应该看到时代的投影。例如登泰山,很多文人都登过,诗人杜甫,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现代作家李健吾,他们写出的泰山游记或诗作各不相同,但都有着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的烙印。
组织和指导学生写游记,最好在假期之后,学生刚刚结束行程,游兴犹存,此时教师就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因为是亲身所历,时间又短,所以印象深刻。在这个时候写出的游记,往往思路清晰,写出来的景物生动逼真,文字也比较流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指导时,应强调如下两点要求:
第一,要学会景物描写,写景要有明确的观察点,即观察者的立足点,要站在一定的角度去观察、透视,然后逐一将它们刻画出来。游记大部分是按游踪来写,其实游踪就是一个移动的观察点,随着观察点的移动写出所见的景物,即所谓“移步换景”。只有观察点明确,所写的景物才能真实生动,鲜明具体。
观察点的位移,可以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或是由中心到周围,由周围到中心;还可以由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可以用《初中生优秀作文》2012年第7期上的一篇学生习作《美丽的兰州》为例,让学生体会文中的“位置感”。
华灯初上,我来到了40里黄河风景线,漫步在宽阔的滨河大道上,就好像置身于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彩色的音乐喷泉随着乐曲声此起彼伏,喷出的水柱徐徐上升,姿态万千,异常美丽。兰州“外滩”的美景也尽收眼底。一边是皋兰山傲然挺立,绵延天际;一边是黄河滔滔,白塔巍巍。河面轻舟点点,空中鸥鸟展翅。美丽的滨河大道上,到处都是散步的人群,老太太扭着秧歌,老大爷摆起龙门阵,年轻的恋人们则相依着窃窃私语。我不禁感叹:“兰州真美呀!”
这段景物描写的观察点是“滨河大道”,作者的视线由近处的喷泉到远处的皋兰山、黄河河滩,然后又回到近处的散步的人群、老人、年轻人……整个景物都是在“我”的视界中出现的,并随着我视点变化而变化。其观察点的位移非常清晰。
第二,描写景物,既要写出景,又要传出情;既写出“形”,又要传出“神”,才是好的游记。上海学者毛荣富说过:“看过一些学生写的游记,较多的是客观的记叙所见的景象和景物,缺少情感的投入,这样写出来的游记,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份供游客看的景点说明书而已。”只有情景交融的游记才能使景物鲜活起来,而且富有个性色彩。
可以发表在《初中生优秀作文》2012年第7期的《洗练的北戴河》为例,说明怎样在景中融情,寓情于景。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线条,而北戴河的线条是粗犷舒缓的,没有曲折多变的城际轮廓线,只见长长的海岸线、长长的绿化带,逶迤蜿蜒;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色彩,而北戴河的色彩是单纯的,没有五光十色的建筑物,随处可见的是碧海、蓝天和绿树掩映中别墅的红色房顶,像是一幅单纯而拙朴的画。来到这里,脚步自然会慢下来,内心会变得沉静。走在北戴河的土地上,人的感觉似乎变得敏锐起来,那柔柔的风里,时有咸腥味,带着大海的润湿;时有草木清香,带着泥土的芬芳,心里的浮躁之气渐渐被悠悠的风带走了……
这段景物描写,不仅写出了北戴河海滨的特征,还传达出旅行者当时的心态,闲适、旷达、沉静。这种情感和景物交融在一起,使游记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且更富有生命的活力。
总之,游记写作能使学生了解彼此的游踪,了解更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丰富学识,也能使他们热爱写作,更快地提高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中学(163111)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5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