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昌
描述类题型是高考里边的常见题型,一类是有关特征类的描述,还有一类是描述(点状、线状或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如: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城市分布等,这类题型的描述总的原则是:一般要根据空间分布规律作答,如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城市东多西少等。解此类题关键在于认真读图(图例、注记等)和文字材料。凡是图文材料中有效信息均要分析与该地理事物分布有无关系,若有,一定要描述。如城市分布图中有等高线信息,那就要考虑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有河流等信息,就要考虑与河流的关系,有气候资料就要考虑与气候的关系。另外要注意总结性答案,如人口分布均匀(不均匀)等。具体分类如下:
一、点状地理事物
沿什么分布(或分布不均,哪里多?哪里少?及其与其它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多强调空间方位、相对位置或区域分布的稠密变化程度。如上海“宝钢”分布在上海市的东北方位,北临长江;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例1 (2013福建莆田市3月质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厦门市受台商投资大陆影响较大的城市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的改革开放和台湾产业的升级转移,推动台商投资厦门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 图1示意2001年厦门台企分布,图2示意2009年厦门台企产业类型分布。
(1)说出2001~2009年厦门台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解析 观察图示,企业空间分布特点由图1到图2很明显有岛内扩展到岛外,沿交通线和港口分布。
答:分布范围扩大并由岛内向岛外扩展,岛外主要趋向于工业区及交通干线和港口附近。
例2(2013年福建省质检)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3示意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自然原因。(9分)
解析 其一,注意审题“高风险区”;其二,描述的时候注意空间方位的描述及其与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在河流的上游,即在山区沟谷地段。泥石流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水,降水集中,多暴雨;第二,坡度大,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第三,物质松散,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多。
答 泥石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的山区沟谷地段(3分);该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多(2分);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2分);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二、线状地理事物
以等温线为例:由什么到什么怎样变化的(增大或减少);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
1.就一根线
(1)平直的线——描述其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呈东西走向)——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洋;与山脉平行——地形。
(2)弯曲的线——原因不同,分段叙述;原因相同,描其述凸向。
气温高凸向高纬,气温低凸向低纬;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方凸。
原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2.一组线——描述其变化趋势、疏密程度
变化趋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疏密状况——冬季等温线密集,温差大;夏季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例3 阅读所给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境内多高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 173米至4 505米之间,年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
材料二 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见图4)。
根据图4中的等干燥度线分布状况,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解析 观察图示可知,该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增加、由西南向东北增加。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说明降水的分布特点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原因是越向西北,距海洋越远,海洋水汽更难以到达。由西南向东北增加,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答案 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原因: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 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例4 (2013福建宁德市单科质检)图5为澳大利亚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描述6000℃年积温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4分)
解析 注意分段描述,分为西段和东段,中西段基本和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东段向低纬度凸出,结合地形和分水岭,主要是地形影响。
答 中西部基本与纬线平行(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影响;东部向低纬度凸出(南北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4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
沿什么分布(或地理事物分布在什么方位)。分布范围,即东西南北等周边的界限;或是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面积约为64万平方千米。
1.面状本身的形状
城市的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放射式、条带式。
村落的形态——带状、圆形、不规则的多边形。
2.分布特点
村落——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工业——原料指向型、动力指向型等。
工业区——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人口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的联系)。
我国的矿产——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
我国的耕地——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与气候、地形之间的空间联系)。
大洲大洋分布——板块构造——全球地震火山带分布——年轻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古老的高原分布——某些矿产资源的分布——人类的活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空间联系的反映)。
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与纬度、日照时数、天气、地势的空间联系)。
描述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一般要从时空两个维度去考虑问题,若从时间变化去描述,一定要注意分时间段描述,不可笼统描述。如,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风向变化。
例5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6所示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不难看出,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答案 (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例6 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1%以上,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9年的70%以上下降为63%左右。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
②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答案。
答案: ①北多南少;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