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问

2013-04-29 00:44:03葛丽琼
中学理科园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思维实验课堂教学

葛丽琼

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在于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人就如何抓好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问,谈几点体会。

1. 紧扣要点,讲究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思维,检查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为此,教师在提问中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功效,千万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发问。

例如,在讲“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课时,可以这样问:60瓦的灯亮还是40瓦的灯亮?学生由生活经验回答肯定是60瓦的灯亮。教师此时将这两只灯泡并联接入220伏的电源中演示,与学生的答案果然一致。这时学生一定很兴奋,教师再将这两灯改为串联接入220伏的电源中演示,结果60瓦的灯泡反而比40瓦的更暗。这时,再启发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是否只看额定功率?为什么并联时60瓦的亮,而串联时40瓦的亮?这两个电路区别在哪里?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两次电路中两只灯泡获得的电压有何不同?使他们更深入挖掘知识,从而对于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分有明确的认识。

2. 难易适度,讲究科学性

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材,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科学性还表现在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例如:在讲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单独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需要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

3. 联系实际,讲究趣味性

单一、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可以提出问题:坐在火车上的人,为什么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学习惯性时可以问学生车启动时人为什么总是向后倒, 而刹车时人却向前倾?学习压强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图钉帽是圆的,而图钉尖是尖的?一样的用力效果为什么完全不同?又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在这里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学完“摩擦”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假如地球上没有摩擦,生活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完“熔点与沸点”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去自己动手,做“纸锅烧水”的实验,“纸锅烧水”的纸为什么不会烧起来?这样的问题既带有趣味性,又达到巩固与深化知识的目的。

4. 因势利导,讲究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信号。课堂上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受到启迪,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外”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倒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即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5. 注重方法,讲究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提问的方法,要针对问题本身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问题呈现形式和提问方式,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提问时可利用直接提问法、情境导入法、实验引入法、练习介入法、讨论过渡法等多种方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要避免盲目行事。如情境导入法,可以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此外也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插图、挂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问题。

再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以练习介入:

(1)某导体两端加2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4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否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另外,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教师提问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语音语调、轻重快慢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使提问的针对性更强,提问效果更好。

6. 合理评价,讲究激励性

激励是提问的重要功能,学生答完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评价要秉承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客观的有积极导向的肯定性评价,多用赞美、鼓励、肯定的话语,善用友好、真诚、激励的眼神和手势,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坦诚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例如,在学习“密度”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铁比棉花重吗?”可能会有学生认为铁比棉花重,显然这样回答的同学不够准确。教师可进一步提问:1kg的铁与10kg的棉花相比谁重?1cm3的铁比1m3木块重吗?再如,大气压强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个抽象课题,我们往往用直观的实验来证实大气压的存在以外,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做完“托里拆利实验”时思考:实验的玻璃管的直径大小,管口插入的深浅,管子倾斜,管内进入空气等对读数是否有影响?为什么该实验要用水银?换用水来做,玻璃管要多长?学生对于每一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很完善,都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合理评价,才可能让学生有信心继续探究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7. 面向全体,讲究广泛性

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问题吸引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及学生实际难度不同、梯度合理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知识水平上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不能只提问少数优生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更不能把“学困生”弃于“被遗忘的角落”,最终导致他们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

例如,讲“摩擦力”一课提出问题:自行车的轮胎上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下雨天为什么车速要减慢?机器轴承为什么要加润滑油?在课本下垫几支铅笔用力去推和推平放在桌面的课本效果会一样吗?这类问题不论基础好基础差的学生,都可以答出。这就可以鼓励“学困生”回答,不足之处再补充。

事实证明,课堂提问如果经常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就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既懒于思考,又积攒了敌对情绪,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提问要注意面的分布,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合适的应答对象,同时注意在提问个别同学时,也要及时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这样说:“现在请某某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就照顾了大多数学生,无论是被叫回答者还是受听者都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就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思维实验课堂教学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