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卫君
提到写作,学生都怕上作文课,愁眉苦脸,视写作为拦路虎,不会写,不爱写。我记得每次上写作课,不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对学生来说都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为从根本解决习作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而事实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重视从生活中收集素材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凡是写得好的学生都是平时养成对生活的观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而有经验的作家说过: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经常教给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述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说、空话、套话。在写作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上课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教师的教导、同学间的互相帮助、父母平时对子女的关怀。课余时间参加的一些活动:如春游、秋游活动、运动会、大扫除、班中的一些集体活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写作时,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平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讲真话、抒真情,把一天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如看了一本什么书、参加了一次什么活动、观看了一部什么电影、学习中的困惑、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心灵上的一丝颤动,等等。总之就是题材不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抒真情、讲真话,凡是不可以告诉其他人的事情都可以写进日记里,把日记当成你最知心的朋友,什么都可以倾诉,长此以往,学生会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习惯。慢慢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多读书,汲取生活与知识的养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组织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另外,指导学生对阅读的作品还要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尽量让它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储备,才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
4.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
初中生的特点是纯真、善良、爱幻想,对生活体验不够深刻,但是却容易被周围的人和事所感染。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菲利普夫妇、于勒,让学生设想菲利普夫妇遇到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的场景,并且扮演完后再进行一段描写,这样学生经过这一真实体验的场景,在表演中融入了角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写起来也比较轻松。
5.利用“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
作文课是语文教学的特色课,也是进行想象与思维训练的场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地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去思考,从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方向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例如有一次在上作文课时,我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上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历史名人和现实生活中的偶像的一些事迹,还有生活中的三教九流的图片,让同学们认真地观看。看完之后,我讓学生大胆地叙述出来,并思考他们在你们的人生轨迹当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影响。学生们认真地思考,而且还有的学生给我提出来一个问题,并问能否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之后又有一些学生说是否可以写擦肩而过、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由此可见,学生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写作时,只要教师给足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引领他们打开思维,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写作的灵感,写作的欲望。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初中阶段,写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把写作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不论是在上课还是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使学生在每次写作时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乐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