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流留置针在两种穿刺方法中的效果观察

2013-04-29 17:25赵敏黄媛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出血

赵敏 黄媛媛

【摘要】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两种穿刺方法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病人20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35度至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em,对照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15度至30度进针,导管全部刺入血管。留针时间4天,观察留置针穿刺点出血情况、发生血液逆流及堵管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穿刺点出血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点出血明显较试验组少;血液逆流及堵管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35度至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cm,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效防止了穿刺点出血现象,减少了护士更换贴膜的频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关键词】防逆流留置针;穿刺点;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56-01

在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护士每天工作的重点,而留置针因其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易于固定,能有效满足输液输血等临床抢救需要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临床常用的普通静脉留置针在患者活动时延长管内有回血而导致患者紧张,同时由于静脉压力、封管技术等原因导致堵管等并发症,不仅影响留置效果,还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我科从2011年2月开始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护理人员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按照教科书的要求15度至30度进针,将导管全部刺入血管,经常会出现穿刺点出血,经我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情况得到了改善,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科住院需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采用上海锦泽夏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防逆流型留置针。包括塑料导管、穿刺钢针、肝素帽、防逆流开关等。静脉穿刺均选用技术熟练,工作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担任,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穿刺均一次成功。两组均使用上海锦泽夏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防逆流型留置针,试验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35度-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cm,对照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15度至30度进针,导管全部刺入血管。

1.3 观察指标 穿刺点出血情况,留置时间,血液逆流,堵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檢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点出血情况,留置时间,血液逆流,堵管情况见表1、表2。

3、讨论

3.1 防逆流留置针独特地抗反流作用

防逆流留置针的原理主要是在普通留置针的基础上设置了按扣式防逆流开关,穿刺时可以自动防止血液反流,当输液过程中出现空滴时管内压力小于血管压力,防逆流开关会自动关闭,有效预防血液反流,从而也不会造成堵管,在应用过程中因换液体时间的延误,也不会造成血管堵塞避免了重新穿刺,因其特殊的防逆流设计避免了血液污染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同时无血反流减轻了病人及家属感官上的刺激。防逆流留置针还大大减少了封管次数,只需5ml生理盐水封管一次即可,对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使用肝素钠的病人同样适用,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拓宽了留置针的使用范围。

3.2 穿刺手法的改善保证了留置针的有效使用

防逆流留置针在导管连接处的管腔内设有防逆流瓣膜,导致管腔增粗,增加了与穿刺点皮肤接触的间隙,加之病人老龄化,皮肤松弛等特点,因用力及其他原因增加局部静脉内压的活动,常常导致血液从穿刺点外溢,我科将原来的穿刺角度调整至35度至40度进针,同时将导管外端留出0.01~0.02cm,此种穿刺手法增大了导管与血管之间的弧度,从而减轻了因压力及其他静脉内压增高而导致的穿刺点出血,避免了因出血频繁更换留置针贴膜,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大大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留置针的有效使用。

猜你喜欢
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浅谈损伤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报道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60例疗效分析
分析34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注射兰索拉唑治疗的疗效观察
硫糖铝和泮托拉唑联合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