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2013-04-29 16:17:18黄秋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职信息技术

黄秋阳

摘 要:本文探讨了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上好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措施,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艺术为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使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无声的德育效果。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美术视野,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媒体信息平台的运用,恰如给每位学生安装上了一副可以穿越时空的慧眼,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尽情的徜徉在过去与未来之中,充分感受到美术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多媒体信息平台走进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室,学生真正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平台体会到它从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网络能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全新的感受,使美术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了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美术欣赏课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多媒体信息平台的运用,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从而使美术课的教学成为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下面,谈谈笔者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上好中职美术欣赏课。

一、直接展现作品,拓展欣赏课内涵

现行美术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教学过程,“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而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陷。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图片、影像资料,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例如:笔者在上外国风景欣赏和静物画赏析课时,先查找大师作品图片,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其中对凡高的作品做了一个超链接,欣赏时点击了超链接后,就直接连到了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网页直接了解更多的关于凡高的生平事迹,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了解,更好地解读大师,这是关于在线资料上的查阅,另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则是:由于书本上的欣赏内容毕竟有限,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笔者预先收集更多大师的相关作品,在欣赏完书上后,只需点下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033236.html,相关其他作品就一一展现出来(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通过拓展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更高的升华。

二、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欣赏课内容

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而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应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结合地方优势,积极挖掘校外资源,开发新的课程。例如笔者在上园林艺术欣赏课,由于我校正好比邻潮州西湖公园,从教学楼的高处就可欣赏到西湖公园里的美丽景色。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先去西湖公园里勘察,从地理位置,环境格局布置,人文精神等方面入手,让每一小组合作学习,带着任务制作调查报告,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幻灯片,在课堂上,学生代表上台向全班学生介绍了不同角度欣赏下的西湖公园。欣赏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就能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创造的主人。但教室、教材、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优秀的欣赏课应既充满改革精神,又符合常规要求,注重教师讲课,突出授课的主要性;注重学生欣赏,突出活跃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适当的取舍,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平台教学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理解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三、解读抽象思维,完成想象力培养

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将各种意象构思出来,并加以具体化。它使我们能超越现实的限制,进入一个无所不能的世界。而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出现,则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想象力,使抽象思维具体化。

例如:笔者在上外国风景欣赏时,其中一篇冰雪覆盖的风景画《雪中猎人》,画家也画了很多的人物点缀在画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画家的思想,笔者提前就把图片经过电脑处理,抹掉了所有的人。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此画成了一幅纯粹的风景画那会是什么感觉呢?学生纷纷猜想,这时笔者把早已处理好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自己设想的场景就呈现在眼前,就能更好的去品位叙说,通过差别感受也能更好地抒发感想。而在欣赏季节性的风景画时,可以通过偏色的对比感受到不同季节带来的视觉差别。如让学生对着同一幅画去想象在春夏秋冬的不同感受,这就可以通过偏绿色、偏红色、偏黄色和偏灰色等等效果来感受。通过偏色还可以转换画家的情感,这点对于印象派和抽象派的作品来说效果更明显。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我们能更好地使想象思维成为具体化,加深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解读。

四、整合多元学科,提升欣赏课深度

美术欣赏课要求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全方面地来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促进美术与音乐的交融。音乐与美术尽管在审美特点上千差万别,但在主题与意境的追求上常常是相似的。在美术欣赏时结合音乐,对学生进一步感悟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将会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例如在欣赏一些反映穷苦人民悲惨生活或画家悲伤情绪的画时,配上《二泉映月》的哀伤调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凄凉的意境,而在传统的书法或国画欣赏时,配以节奏柔美、充满古韵的古筝等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或《渔舟唱晚》等,可以更多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西方绘画配以钢琴曲或轻音乐,更能充分展现其色彩斑澜的审美意象。在美术课件的制作中,音乐的运用可以起到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联想空间、深化主题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可以起到烘托主题、启迪思想、增加欣赏深度的作用。

第二,促进美术与文学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西方美术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更是息脉相通。如在中国书画的意境造型欣赏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欣赏吴昌硕的《雪梅》、徐谓的《墨菊图》、石涛的《蕉菊图》等作品,一边配乐诵读李清照的《永遇乐》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学生更能体悟中国画的意象之美和诗书画相结合的悠远意境。

第三,促进美术与政史等学科的交融。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生活及思想意识形态的反映。例如: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就无法理解雕塑《马塞曲》及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不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就不可能领略哥特式教堂建筑蕴含的浓郁的宗教精神,进而也就无法理解乔托《犹大之吻》等作品体现的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精神;美术欣赏课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整合政史等相关知识,以音乐、图片、影视片断等播放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比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更直观、有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还可以从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获得丰富的知识,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涵养学生的人文潜质。

另外,如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应用及透视学知识,美术作品构图中黄金分割的应用等,无不说明美术与光学、几何学等自然学科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可以利用媒体技术手段加以分析,直观教学的同时也节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平台的灵活应用,恰如给学生戴上了一副多功能的眼镜,它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全面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使美术欣赏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欣赏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当然我们也不要就此把现代信息技术当作万能的法宝,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最终还是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前设计、课堂组织以及语言引导等。多媒体信息平台的灵活运用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作者单位: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中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网络给欣赏课架上天梯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15:54
小学美术高年级欣赏课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47期)2016-06-29 15:59:46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期)2016-03-11 09:58:50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