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2013-04-29 13:34熊健汝王梦
高等建筑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路径研究

熊健汝 王梦

收稿日期:2013-08-12

作者简介:熊健汝(1987-),女,重庆大学校团委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E-mail)20556322@qq.com。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大学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掌握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发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党团联合培养教育少、培养载体单一、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政治、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发展路径。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D33-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6305党建带团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为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而形成的成功经验与优良传统[1],是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和重要原则。高等学校是聚集和培养优秀青年的重要场所,而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力量,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而且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更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和重要途径。

当前高校在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仍凸显出许多问题,部分基层团组织涣散,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不足[2],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式不够,少数团干存在工作浮躁、工作不够深入、有短期行为的现象。为此,笔者在文献查阅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设计、深入访谈调查高校大学生、教师及相关学生组织对当前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党建带团建思想政治、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等问题的认识,从而把握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提供更好的建议。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此次研究通过广泛查阅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相关政策文件资料,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并拟定了《大学生党建带团建问卷调查》,内容分为思想政治、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机制4个维度,共38个条目,其中关于思想政治的11题、组织建设的9题、队伍建设的11题、制度建设的4题,综合性问题3题,要求被调查学生以对重庆大学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客观了解为前提,对问卷各个调查条目进行选择;同时运用《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对团员青年、学生党员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测评。

此次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大学的部分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回收率96.2%。在问卷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被调查者为各级学生党员、青年团员、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较为突出的优秀学生。在样本结构的选择上,主要对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家庭所在地、学校类型等进行统计。在所有样本中,男生329人,女生152人;理工类407人,人文社科类74人;团委主要学生干部130人,党支部主要学生干部123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198人,其他类型学生干部30人;来自省城的87人,来自市(区)县177人,来自乡村的217人。

同时,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还对部分党团员、普通学生、辅导员及党团干部进行了深入访谈,丰富研究信息,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提出更具科学性的对策的建议。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熊健汝,等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党团干部“带建”工作意识薄弱,工作指导不足

尽管近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仍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对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期、稳定、宏观的规划。在工作上,上级党团组织普遍缺乏对基层党团组织共建的指导,也没有出台具体文件和相关政策。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团员青年所在团支部的日常工作、活动开展、制度建设、换届选举等工作鲜少得到同级或上级党组织的指导,90%以上的被访谈和座谈的学生表示,团组织生活、团干部换届等没有党组织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团组织对青年服务、引导和帮助的职能几乎形同虚设,其效用并没有充分发挥。通过访谈得知,除了必要的政治学习外,团组织的日常活动大多数时间成了班级娱乐活动时间,与团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偏离,60%以上的人认为党组织对团组织的建设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小。

通过对校内辅导员、团干部和党干部的座谈访谈发现,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支部书记往往是由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担任,他们平时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在团组织面临困难时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同时,担任学院团支书的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从意识上认识到党团的紧密关系,没有意识到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没有经常性地向基层党组织汇报团组织自身建设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导致信息不对称,基层党组织无法及时掌握并指导团组织开展工作。

(二)党团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普及率低、执行效果欠佳

通过随机检索12所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相关部门网站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对党建带团建工作只有一个较粗的、较为模糊的、简单的通知,没有下发正式的文件,没有相应的规划,更没有具体的执行方式和方法,往往都是按照中央指示,按部就班地开展一些常规工作。问卷数据显示,29%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出台过党建带团建的相关政策制度;3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只有13%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出台过相关的政策制度。访谈中还发现,极少有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出学校是否就党建带团建出台过相应的政策文件。

同时,调查中80%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所作的关于党建带团建的相关政策制度是否在日常中得到应用,他们所参加的支部活动也没有在这一项工作的宣传上作出相应的努力。而针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45.9%的被调查者认为,效果一般,13.3%的认为效果较小。可以认为,学校层面出台的关于党建带团建的政策文件一方面并没有有效地传达到基层党团组织,另一方面,在校内的执行效果也不尽人意。

(三)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较少,培养效果有待提升

通过对全校大学生抽查发现,一方面,他们所在的党组织和团组织联合一起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次数较少,一般为一学期一次,有18%的学生表示所在的党团组织并没有联合开展过任何活动,每次开展活动参与的人数也较少,只有班级人数的1/3;28%的学生表示未曾参加,80%以上的学生表示参加这种活动意义较差。

表1团组织、党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情况统计选项人数百分比/%一周一次439一个月一次14029一学期一次19240没有开展过8718其他194合计481100表2每次活动参与人数统计选项人数百分比/%全部参加5311参与了1/2的活动9620参与了1/3的活动15933没有人参加13528其他388另一方面,团员能够参加党课、团课、形势报告会及其他教育活动机会较少。调查中有360名学生表示一年中只有1~2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占全部调查总人数的74.9%。84%的学生表示面对类似的活动他们会关注但不会积极参与,甚至完全不参与。

通过访谈和座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教育活动相对枯燥,讲马列主义理论、开宣讲会报告会、放革命题材影片等形式单调,缺乏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思考。

(四)党团共建组织载体单一,亟待调整

调查显示,学校团组织与党组织存在及活动开展形式主要以班级为主,社团和虚拟网络式的党团组织载体形式只是个别学生自发成立的非官方组织,园区公寓则是普遍存在于新校区建设中。现在的党团组织设置模式绝大多数仍沿用传统的院(系)设置团总支(团委)模式,没有考虑到团员的不同群体、活动地域范围、聚集方式已与传统有所区别。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的爱好成立相应的群众性社团、虚拟网络组织,他们在学生社团、虚拟网络、园区公寓中形成自发组织。一方面学校对于该部分组织缺乏应有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没有尝试在这些群体中建立团组织党支部。调研发现,学生党员、团员青年在该类组织中的影响力较小,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

表3你所在的团组织或党组织的组织形式选项人数百分比/%班级39481.91社团5411.23园区公寓132.70虚拟网络142.91其他61.25(五)党团青年组织观念淡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追求理想信念的目标也呈现多样性,部分团员青年、学生党员组织观念淡化,84%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并且不会积极参与党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他们更愿意参加各类社团、公益性组织开展的活动。同时,调查还发现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共青团员的身份认识逐渐模糊,渐渐演变为每年机械性地交团费,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他们积极努力地入党,“共青团员”这一荣誉象征逐渐淡化。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团员青年和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总体不高(4分以上为高),只有3.62和3.78,其中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身心素质、能力水平四个方面得分相对偏低,与国内其他985、211高校相比,其优势不够明显。表4重庆大学团员青年、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总体情况素质类别

类别总体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身心素质能力水平MSDMSDMSDMSDMSD团员青年n=4673.620.613.85 0.75 3.15 0.67 3.76 0.71 3.23 0.64 学生党员n=4563.780.613.960.75 3.67 0.67 3.35 0.71 3.80 0.64 (六)党团工作创新性不足,方式方法略显陈旧

在学生党员、青年团员的座谈和访谈中发现,现在的党组织、团组织工作模式太过死板,创新不足,党建带团建的目标和内容不够清晰,又缺乏指导。第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对自身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未能充分考虑当代青年的实际需求,教育和培养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仍采用传统的授课、读会、读报等形式,难以真正融入党团员青年的日常学习生活。尤其在当前,网络已完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开展互动、进行学习生活的必要渠道。访谈时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把党团建设工作通过有趣的网络来实现,他们会非常乐意接受和参与。第二,党团组织凝聚吸引青年学生的方式方法相对陈旧,导致组织作用弱化,号召力与向心力减弱。当前,随着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团组织沿用精英教育时期的传统工作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年轻的团干部由于缺乏经验,对实际生活问题产生的根源缺乏深入的认识,造成在工作上不能贴近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影响到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将团的教育与党的教育有机结合,创新党团教育互补的形式,加强团员青年对党的了解和对国家形势大局的把握,缩小青年与党的距离感,凸显服务育人意识,才能在解决青年学生实际问题中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思考与建议

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政治素养、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提升的重要阵地,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具有相当的迫切性和时代性,是当代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3]。但此次调查结果与高校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初衷和目标呈现出的不一致性,值得教育工作者、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高度关注。为此,从思想政治、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一)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理念,提高共建互助意识

牢固树立和落实党建带团建“带建”的科学发展观,确立党建带团建工作在高校党政工作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地位,正确、深刻认识党组织与团组织的亲密关系[4];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中心工作,准确定位,制定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把党建带团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制定符合学生党员、团员青年特点的工作实施方案和培养计划,注重带建工作的系统性、规划性和层次性,定期开展工作情况实施效果的调研研究,评估工作计划方案的进度与效果,并及时改进,全面保证培养效果的实现;党组织定期检查、指导下级党团组织工作完成情况,及时解决共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团组织定期主动汇报团建工作情况,积极寻求党组织的支持和关心;明确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合理安排人员长期有效地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充分调动和使用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资源,充分重视工作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和倾斜。最终,构建系统完善、规划性强、针对性佳、长期持续有效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体系[3],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

(二)创新党团组织设置方式,构建党团共建新格局

研究表明,当代高校党组织、团组织的设置主要按照传统的院(系)设置团总支(团委)来进行,没有考虑到党团员的不同类型、不同群体、活动地域范围、聚集方式已与传统有所区别。必须根据当代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积极探索团建模式,巩固党团的基层组织。

建立“3+2+1”团组织机构模式,实现团基层组织全覆盖。“3”是指完善“校团委+院系(年级)团总支(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的三级纵向组织架构。通过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的实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透明度。“2”是指建立“园区+公寓”的团支部管理模式。注重把握团的基层组织发展细节,立足生活实际,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善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充分发挥以公寓、园区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通过支部联系寝室、支部联系园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它打破了传统的同班级、同年级、同专业、同学院为单位的党团支部建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党团员进行多样化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与理论水平。“1”是指在流动团员队伍与少数民族队伍中建立一个团支部,积极避免团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深化民族交流,在流动中深化,在深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增强团组织工作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同时,基层团组织要破除单一的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模式,探索以公寓、社区、社团、社会实践小组或其他形式学生组织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模式,社团、虚拟网络都属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组织,社会实践小组等其他形式的学生组织又是因共同的爱好和目标而在一起,它们是聚集青年、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阵地。通过在条件成熟的社团建立团支部、探索建立网上虚拟团支部,以QQ、博客、论坛、微信等方式实现了网上网下互动,虚拟与现实的有效对接[5]。

(三)强化党员团员教育培训管理,切实提高党团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调查研究发现,党团组织鲜少联合开展相关的培养教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党团教育衔接不良。党组织应当把团员、团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与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同等的地位,多与团组织一同开展党团共建活动,充分利用党校这一教育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邀请校内外优秀党员到团校开展讲座、座谈、开办团员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党团共建共学的活动[6];通过学校党委和系院党组织领导每年至少为团员青年上一次党课、做一次专题讲座或形势报告等,不仅面对面开展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让团员青年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关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的同时,也让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团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7];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通过建立团支部主题网站、团支部博客或微博、团支部飞信群或QQ群,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团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既高效又不枯燥。

二是,加强理论与实践培养双结合。针对普通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高校在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上,要通过邀请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来校开展讲座、培训、座谈等,提升理论知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要通过实践锻炼、社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党员团员深入基层切实了解民情、了解青年大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党员团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同时,以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为契机,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团联合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团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最终,“双管齐下”不断强化和提升党团员将理论知识转化和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创新基层团组织工作模式,扩大党团影响力

团组织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引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团组织官方网站,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根据党和国家实时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组织相关专家在网上与学生们开展讨论与互动,及时对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解读、答疑,真正实现党群互动,网上网下互动。要积极探索在网上建立团组织的模式。通过召开网络会议,开通团支部博客,深化团组织的覆盖面。一方面,要大胆创新组织覆盖面的有效形式,重视学生“群”工作,特别是QQ 群和短信群,实现“现实”群和“虚拟群”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群”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学校党建网 BBS 上设立“团员之家”专栏,通过网络了解、引导学生,并实现活动的网络申报和审批;下属学生组织也开辟专栏,及时传达信息,实现有效沟通;利用 BBS 网络平台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要发散思维、创新思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特别是在危急时刻、重大任务中,要组织青年突击队、抢险队、志愿者广泛参与,这样既丰富了团组织的工作开展形式,又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了团员青年,较好地实现了团组织基层建设与团员青年培养双赢[8-9]。

参考文献:

[1]刘继勋.高校党建带团建历程考察与路径选择[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2]刘威,黄向军,等.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34-35.

[3]王白丽.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4]王玲,陈永泰.加强党建带团建 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J].商品与质量,2011(9):174-175.

[5]熊雁萍.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初探[J].消费导刊,2009(4):254-255.

[6]岑峻明.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培养优秀创新人才[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5):112-113.

[7]Israel,John. 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J].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8]Lutz Jessic G. Students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ducational Rights Movement[J].1924-1928,in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China, 1981(3):108-413.

[9]Lutz Jessica G. China and Christian Colleges,1850-1950[M].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1:98-100.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way of the work “the Party building to

improve the League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XIONG Jianru, WANG Meng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mmitte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 R.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documentary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situation of the work “Party building to improve the Youth League building” and presented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work including lack of work consciousness, an unsound system, less combined educ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League, a single carrier of education and obsolete methods.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a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Keywords: the Party building to improve the Youth League building; current situation; path research

(編辑梁远华)

猜你喜欢
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路径研究
研究生“党建带团建”思路初探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