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2013-04-29 00:44代礼忠蒋荣
高等建筑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

代礼忠 蒋荣

收稿日期:2013-01-15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YJC710026)“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35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0年度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专项项目(CDJSK10003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证研究”;高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CDJSK100045)

作者简介:代礼忠(1971-),男,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dlzmx@cqu.edu.cn。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对执政党执政效能及执政价值的认同程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操作变量,并基于重庆市高校的调研,采用SEM法对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对执政党的执政效能低度认同,对执政价值中度认同;第二,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路径有两条,即“直接路径”(理论课教学→执政价值认同)和“间接路径”(理论课教学→执政效能认同→执政价值认同),其中,间接路径影响力更大,而且,间接路径的效应主要由执政效能认同这一中介变量所贡献;第三,教学态度对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政治认同; 影响路径; 结构方程建模(SEM)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190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被各界所关注。9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化语境、社会转型背景以及网络时代的信息膨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实效性频遭质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质疑声中,理论课的教学被寄予厚望,但同时又不堪承受之重。文章以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例,从政治认同的视角,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SEM),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进行实证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质:政治认同的程度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其实质是价值认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实践活动对特定的实践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表现为成员是否形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符合特定阶级、政党、社群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这个层面讲,实效性的實质是价值认同程度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从价值评判角度探究理论课的实效性[2]。

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阶段以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行动规范培养、德性品格养成、政治认同等层次,这是一个不断递进的层次,既是目标,又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的途径”[3]。

在中国正规化的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开设来实施,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侧重不同。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名称是《思想品德》,主要内容是行为规范教育和培养,同时在培养行为习惯过程中强调品格铸造和德性养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人教版)名称为《思想政治》,辅以副标题,四本必修教材的副标题分别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另外还有六本选修教材。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智力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理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运行的方式,进而认同,特别是对政治体系运行方式的认同,即政治认同。但这一时期认同教育重点放在“是什么”问题上,学生独立判断和评价能力尚未形成,政治认同尚不稳定。

持续、稳定的认同需要建立在理性分析与选择基础之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为什么”的逻辑分析,形成、巩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从目的性而言,具有两个层次:一是培养提高政治认同;二是提高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代表前进方向的政治要求、政治主张,以特定的渠道、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以期得到社会成员的理解、赞同、支持,整合政治意识,规范政治行为,形成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4]。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代礼忠,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基于结构方程建模法(SEM)的分析

政治认同表现为在一定政治生态条件下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即政治体系或系统)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及其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蒋荣等对政治认同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认为,政治认同包括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两个维度,政党认同包括执政效能认同与执政价值认同两个方面。实证研究发现,政党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层次,执政价值认同是政党认同的终极指向[5]。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质是大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认同现行执政党的执政效能与执政价值,尤其是对执政价值的认同程度。

基于“理论课”的价值认同教育实质以及政治认同的层次性,文章重点研究高校“理论课”对大学生政党认同的影响,重点分析“理论课”对大学生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

二、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及理论假设

(一)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执政效能认同的影响分析

执政效能的认同程度主要取决于政策制定及实施效果自身的公平性、效率性与正义性。民众总是站在自身的利益立场对政策效果加以评价,因而,同一政策不同利益主体的评价往往不同。政党虽然是特定阶级的代表,如果要长期执政需要协调兼顾好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任何一项政策效果的评价,都有民众“有限理性”的烙印。执政党为了取信于民,除了尽可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外,还需要说服民众理解他们的苦衷,并且意识到他们已经尽力,或正在努力做得更好,这种说服性工作往往通过宣传、教育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引导大学生超越狭隘的利益立场和经验判断,对党的政策效果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理性的“回顾性评价”。一般而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越高,相应地理论课的引导、说服教育就越有效。因此,提出假设1(H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效能认同有正向影响。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形式这三个方面。就教学内容认同而言,重难点突出,逻辑清晰、说理透彻,善于联系实际释疑解惑,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就教学态度认同而言,学生青睐乐学敬业、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却又严格要求他们的教师。就教学形式认同而言,反对学院式、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风格,期望平等交流和独立思考,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上,大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形式的认同度越高,政治理论课的说服教育效果就越明显,因此,可以进一步假设1a: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效能认同有正向影响。假设1b:大学生对教学态度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效能认同有正向影响。假设1c:大学生对教学形式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效能认同有正向影响。

(二)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分析

首先,意识形态是执政价值的集中体现,执政价值的认同程度首先取决于意识形态自身的内在逻辑,即理论要无懈可击。诠释执政当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当局执政价值的认同程度。一般而言,教学内容言之有理,大学生对执政价值的认同程度越高。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大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越认同,相应地,对执政党价值的认同程度就越高。深动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加深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因而,高度认同的教学形式同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执政价值认同。于是,提出假设2(H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价值认同有正向影响。假设2a: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价值认同有正向影响。假设2b:大学生对教学态度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价值认同有正向影响。假设2c:大学生对教学形式的认同程度对其执政价值认同有正向影响。

其次,执政价值的认同程度更取决于这种意识形态的可证实性,即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在于:他往往“与个人对其所领会的关于世界的公平的道德和伦理判定纠缠在一起,当个人的经验与他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会改变意识形态上的看法。实际是,他是要试图发展一套新的、能更好“适应”其经验的合理解释”[11]。因此,为了使意识形态有效率(更充分地诠释、更有效地凝聚),它必须相当好地合乎个人对世界的经验。民众包括大学生对执政效能的认同对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执政价值的认同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据此,提出假设3(H3):执政效能认同对执政价值认同有正向影响,即执政效能认同度越高,则执政价值认同程度相应越高。

如果将上述三大假设用图1所示的结构路径图加以反映,可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存在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执政价值产生影响,称为“直接路径”;二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对执政效能的评价,进而影响大学生对执政价值的评价,称为“间接路径”。

图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图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实证研究

(一)量表制作

此次调研的测量工具为Likert5级量表。量表设计之前,笔者与重庆大学的部分师生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大学生政治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量表和大学生政治认同量表。于2009年5月在重庆大学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试测。通过样本指标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了提纯和修正,最后,正式的教学评价量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形式三个因子,9个题项。大学生政治认同量表包括执政效能认同与执政价值认同两个因子,6个题项(见表1)。

教学内容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重点、难点、惑点的处理情况(见表1的3101、3102、3103);教学态度评价包括三个题项(见表1的3205、3206、3207),主要反映授课教师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教学形式主要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见表1的2202、3203、3204)。

执政效能认同包括对执政党和政府工作效果与能力的评价,就效果而言,是指当局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所表现出的效率性、公平性与正义性。执政效能分量表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8项政府工作作为题项设计(见表1的2203题项),同时,通过了解被试对执政党的信心及党员素质的评价,测评被试对执政党能力的认同程度(见表1的2201、2204题项)。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要标签,执政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因此,执政价值分量表主要针对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两个方面,从历史与现实角度设计了3个题项(见表1 的2208、2209、2210)。

(二)被试特征

2010年9-10月,课题组成员在重庆大学(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和西南大学(偏重于人文社科的综合院校)进行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两个学校共抽取2 400个样本,分别发放问卷1 180和1 140份, 回收率分别为97.03%和98.51% ,总回收率97.76%。笔者对回收问卷进行严格筛选,最终,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回收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74.76%和62.6%,总有效样本数为1 559个,总有效率为68.74%。

信度检验表明(见表1),各分量表、各因子的信度界于0.766-0.913 ,其中,教学态度认同量表、教学内容认同量表、教学形式认同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872、0.861、0.822;政治理论课教学认同总量表的信度为0.913;执政效能认同量表和执政价值认同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766和0.835;政党认同总量表的信度为0.840,均大于0.6[12],表明各题项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三)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认同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描述

1.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认同的总体描述

将得分4分及以上分为高度认同;3-4分为中度认同;3分以下为低度认同。表2统计表明:总体上,两校大学生对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度认同,其中,对教学态度的认同度相对高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认同,对教学形式的认同度最低。表1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描述分量表因子题项题项代码总体均值总体标准差政治理论

课教学认同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形式老师对热点问题跟踪及时,分析深入老师对重点问题把握准确,讲解深刻老师对难点问题剖析清楚、入理老师乐学、敬业老师对我们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老师关心爱护我们,值得信赖课堂上鼓励我们独立思考课堂上注重培养我们的自信心课堂上注重与我们交流,不是一味的灌输3101310231033205320632073202320332043.153.283.283.513.423.423.213.153.141.0040.9410.9341.0040.9881.0111.0151.0101.074政党认同执政效

能认同执政价

值认同我对中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信心我对党和政府在下列工作中的表现很满意大学生就业支持医疗改革房价调控反腐倡廉教育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缩小收入差距民主政治建设目前党员队伍中,有坚定信仰的党员占很大比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共产党没有别的党派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前途220122032203-12203-22203-32203-42203-52203-62203-72203-822042208220922103.142.613.013.022.352.362.672.492.252.682.573.823.613.621.0840.7700.9381.0651.0381.1061.0611.0010.9841.0561.0501.1251.1711.059教学内容认同(加权)中度认同3.240.85591教学态度认同(加权)中度认同3.450.88701教学形式认同(加权)中度认同3.170.88587执政效能认同(加权)低度认同2.780.80715执政价值认同(加权)中度认同3.680.97133注: 本表的测评工具为Likert5级量表,对上述陈述的态度“非常不赞同”记1分,“较不赞同”记2分,“一般赞同”记3分,“较赞同”记4分,“非常赞同”记5分。 2.政治认同的总体特征

表2政治认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值及标准拟合指标实际值拟合标准X2RMRRMSEAGFIAGFINFIIFICFICNX2/df159.281(P=0.000)0.0240.0300.9830.9730.9840.9920.9927572.069P﹥0.05﹤0.05﹤0.08大于0.9,小于1,越大越好﹥2001﹤X2/df﹤3注:本表由AMOS17统计所得。

政治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表现,总体上,大学生加权的执政效能认同仅有2.78分,属于低度认同;执政价值认同为3.68 ,属于中度认同。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路径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法(SEM),实证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影响路径(如图2)。

表3显示了模型的拟合优度,除卡方值(受样本规模的影响较大)外,主要适配指标均达到模型可接受标准,表明假设模型与观测数据之间具有较理想的契合度,模型收敛效果佳。

[HT6K〗注:本图系采用AMOS17工具,根据修正指数>4的原则加以修正后的模型

图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结构关系图

第一,根据图2显示的各因子间的结构可以看到,在α=1%的置信水平下,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形式、执政效能认同、执政价值认同的因子载荷都是显著的,而且,除执政效能认同的2204题项外,标准化参数全部>0.7,总体上说明执政价值认同量表、执政效能认同量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量表测量有效。

第二,所有路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理论课教学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大学生的执政价值认同产生影响,两条路径联合的解释变异量为51%(R2= 0.512);理论课教学既会直接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产生影响,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理性的“回顾性评价”,从而间接影响大学生对执政价值的认同。

第三,从路径图可以发现,直接路径(理论课教学→执政价值认同)的总效应为0.12+0.27+(-0.28)=0.11;然而,间接路径(理论课教学→执政效能认同→执政价值认同)的总效应为(0.14+0.12+0.29)×0.65=0.36。这表明,间接路径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有更大的影响力。

进一步分析间接路径的效应大小发现,理论课教学对执政效能认同的效应值仅界于0.12-0.29之间,说明理论课教学虽然能够改善大学生对执政效能的评价,但改变不了执政效能的客观状况。如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公、腐败频发等客观事实,这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执政价值的认同。图2中,执政效能认同对执政价值认同的直接效应高达0.65。这表明间接路径的效应主要由执政效能认同这一中介变量所贡献。

第四,进一步分析理论课教学对价值认同的影响发现: 教学内容对执政价值的直接效应为0.117,间接效应为0.088 6,总效应为0.205 6;教学态度对执政价值认同的直接效应为0.274,间接效应为0.078 9,总效应为0.352 9;教学形式对执政价值认同的直接效应为-0.297,间接效应为0.1883,总效应为-0.1087。比较表明,教学态度对执政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内容,最后是教学形式。

第五,实证研究发现,教学形式认同对执政效能认同和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其中,教学形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产生负向影响,与假设不符。笔者在设计测量教学形式认可时,强调独立、平等,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教学形式允许、鼓励学生对现有理论进行大胆质疑。教学形式认可度与执政价值认同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现有理论需要随着实践变化不断创新,以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四、结语及启示

培养、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在分析政治认同维度及层次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核心层次的政治认同——政党认同的影响及影响路径。

第一,大学生对执政党在执政效率、公平、正义上的表现低度认同,对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执政价值中度认同。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可谓任重道远。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路径有两条,即“直接路径”(“理论课”教学→执政价值认同)和“间接路径”(“理论课”教学→执政效能认同→执政价值认同),其中,间接路径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且,间接路径的效应主要由执政效能认同这一中介变量所贡献,这表明,价值认同不仅需要“言之有理”,更需要“行之有效”。新时期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加强执政效能建设特别是加强执政能力和防腐拒变能力建设,是培养、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所在。

第三,就“理论课”对价值认同的贡献而言,教学态度对执政价值认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的人格打动学生。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释疑解惑,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传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最大区别,“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道者,不仅需要精湛的学术水平,更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许志功、方永刚到贾凤姿,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的马思思主义传道者,无不具备乐学、敬业、爱生的品质。

其次,重视学术研究,以精湛的学术水平说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传授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博大精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说服学生,首先要说服自己。对此,需要对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跟踪、把握理论前沿,将最新的理论成果、最新的实践进程引入课堂,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课的学术魅力,而不是强词夺理的说词。

最后,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政治认同是生活体验的主观反映,执政效能所反映的公平性、正义性与效率性是民众经验的重要部分,“社会不公与腐败是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最大障碍,是现阶段消耗我党合法性资源的主要政治和社会问题”[13]。正如前文所言,政策效果评价带有民众“有限理性”烙印,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超越狭隘的利益立场和经验主义,改善对执政效能的“回顾性评价”,进而提高大学生对执政价值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博豪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综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5):54-57.

[3]高国希.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4-9.

[4]方旭光.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6(1):7-12.

[5] 戴维·伊斯顿.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22-392.

[6]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3):5-12.

[7]柴宝勇.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J].探索,2009(1):62-69.

[8] 吕芳.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与国际主义支持的实证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8):129-135.

[9]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10]柴宝勇.西方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的关系[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2):98-106.

[11]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载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3]袁铎.认同与拒斥——从政治合法性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重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4):23-27.

Empirical study on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DAI Lizhong, JIANG Rong

(Marxism Theory Depart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P. R.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party performance and value identity as indexe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e researched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hongq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University students hold low performance identity and middle value identity of the governing party; 2)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an influenc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wo paths which are the direct path (the theory course→value identity) and the indirect path (the theory course→performance identity→value identity). The indirect path is more important and its effect is contributed mainly by the mediation variable performance identity; and 3) The teaching attitude have the most important impacts on value identity compared to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styles.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olitical identity; influence path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编辑梁远华)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