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 09:39侯继生
大观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历史教学创新能力

侯继生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在历史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实施开放式教学,综合运用评价机制,加强学法指导。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转变观念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网的延展、教师知识的不断老化,学生在某些方面或领域超越老师已是非常现实的,“师不必不如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任何时候更是显见。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权威型的课堂教学很显然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了脱节,一言堂灌注式的教学不利于存在着个性差异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更不利于现实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的发展。因为传统的权威的一言堂,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看作活的物或知识容纳的器皿,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被压制的,这样“我听你讲”的课堂教学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教师千篇一律地役使学生按既定的轨道运行,最终学生就成了特定工厂的产品,进一步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实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还 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不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和学生的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不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激发、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规定型开放式教学 、主题型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所谓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用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的成果。一般在高中学生中,主要就采用这种方式。对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题目自拟) 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改作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题目新颖,立论正确,说理透彻,其写作水平比预计的要高。这次考试中较好的小论文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自毁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等。

三、综合运用评价机制

1.多项评价,共同参与。在学习中,把過程和结果相结合评价学生,不仅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与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测验等评价形式,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以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

2.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在教学中,学生的问题非常多,要对学生作出积极评价,尊重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解宽容地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评价。

3.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持之以恒,不断给予赞扬与鼓励,“多次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提高。

四、加强学法指导

教育的对象即教学的主体的每一个学生在个性、知识、阅历、经验、思维、兴趣多个方面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新世纪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必须注意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否则对有些学生可能就成了不看对象的“对牛弹琴”,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起到实效。

但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不断创设情景或进行方法导引,使学生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进自己全面的发展。而要促进学生自己不断发展,除了前述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古语说的好“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方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课前备学法,课堂授学法,课外辅导学法),使学生自主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下水去游泳或自己拿着钓杆钓鱼,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在自己自主的活动中不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独创精神和能力。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历史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