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3-04-29 08:30:31张春霞
大观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张春霞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

教学过程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的、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掌握知识。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的精神。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数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愉悦身心。产生“入门”效应,迅速“抓住”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圆》这一节内容时,便以故事开场:“在抗日战争年代,一天一个侦察兵去前面侦察敌情,走到前面有一条河,他必须知道这条河的宽度,但身边没有任何工具,他想了一会儿,马上测出了河宽。”学生听了很吃惊,大家纷纷议论,回答不可能。我笑了笑说:“军人有帽子,有军人的步伐,他是把帽子拉下正好遮住看那边防河堤的视线,然后一脚不动,另一脚转动,让视线形成一个圆,再用步伐测量半径的大小。”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对圆的学习兴趣倍增。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自主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单一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这才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我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发给一个不透明的袋子,操作规则:不许打开袋子看,每次从袋子中摸一个球再放回,摇晃均匀后,再摸第二次,每人摸十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时摸到红球,有时摸到黄球,自己操作,自己练习,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说:你们每组把摸到黄球的百分比求出,跟其他组对比,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百分比比较接近,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最后叫学生打开袋子往里看,学生发现自己的百分比与袋子里黄球的百分比接近。一节课由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含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内容时,可以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问题引入:“今有雞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接着我问:“头的数量与哪两个量有关?足的数量与哪两个量有关?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用两个字母表示未知量是不是很清楚?”由于问题的提出有情节,有情感,切合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数学的乐趣,从而萌发了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4.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又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情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在教学“认识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四人一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放在一起,学生发现不重合。接着,我让学生先画一个30°的角,然后在角的两边量3厘米,4厘米,连接两个端点,剪下三角形,再放在一起。我提问:“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小组合作,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讨论出来。”在此情境下,大家纷纷动手实践,判定方法由此产生。

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群体智慧上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启发有利于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实效。

5.创设想象情境,拓展多向思维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受固于现实原型的束缚,因而它又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度的思维形式。对数学教学来说,创造想象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习数学知识、解题及创造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就越有创见,思维方式就越多样越独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五个角的和为540°,如果四个角的和为375°,第五个角为多少度?如果有一个角在相加时加了两次和为600°,这个角多少度?这样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

情境教学目前已为广大教师所普遍采用。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是多彩的动态画面,而应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要蕴含着数学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所有的情境只要能产生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不断前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