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武
一、抓学习
说千道万、思想转变。首先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对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在全校教师间展开大讨论、大研究、大改进,各抒己见、交流探讨;研讨中发现了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课题,我们理出:
1.“请进来”“走出去”“带徒弟”“书中学”12字方针抓学习,抓教改;“请进来”2010年我校与市六中结成帮扶对子,邀请市六中语、数、外10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我校讲课,我们利用国培、省培远程培训教师43人。
“走出去”, 2010 -2013年六届年会,到市六中.范县 山东等地外派学习人次大150余人。
“带徒弟”就是在学校建立导师制,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经验丰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书中学”,每学期学校统一征订一些教学刊物、光盘《催其生与杜郎口经验》、《高效课堂22条建议》、《洋思经验》、《蔡林森的教学革命》、每学期末教师写一篇教学经验论文、教学反思,认真评定并装订成册,纳入量化考核。
2.充分利用网略教研平台与兄弟学校连片教研,在校内除了常规教研之外还建立马村乡中网略教研qq群进行沙龙式教研,对教学中共性为题以教务处为主进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发表个人看法,及时探讨,如作业的设计、学困生的调动、展示评价等。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讨老师的认识、观念、思想、行为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一致认为高效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是开放、快乐、参与的课堂,一节高效的课的应明确目标是什么,用多长时间,用什么方式,达成目标,这样,为下一步的实践实验带动奠定了理论思想基础。
二、抓备课
1.学期开学前备课要求过三关。一要过课标关,《课标》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执行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改的指南针,《课标》应是时时摆在办公桌上,处处指导我们的教学,节节作为我们的教学指导。学习、研究、分析、分解课标应该是每学期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的开始。每位教师要过这一关。二要过教材关。要求我们教师学期初认真阅读、学习教材,最好系统学习全年级的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掌握学段的训练重点,为开学后的集体备课做准备,因为教材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基础,教师过教材关尤为重要,既要做实又要做好。三要过教参关。教参是对教材的有效解读,为解读文本提供了详细的、可靠的背景资料,疑难的解答,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浮现,我们认为备课之前结合教参学习教材效果更佳,再有些资料中设计了相关练习这时把老师拉进题海,会对提高练习分析、解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总之抓好在上课之前准备工作,才是上好课的基础,才会真正设计出好课,才能真正使课堂高效起来。
2.实行一课三备,认真写好教学案
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行教学案,教学案的使用有效的连接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无形的课堂有了抓手,教学案的编写要靠集体备课来完成,我校备课的总体作法是“一课三备”,既先由教师分块备课,利用假期,开学后,按集体备课时间超周备课,由主备教师进行说课分析,同年级同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再根据各自的风格和学生的需要进行改写,对优秀教案,进行展示,定为等级,纳入量化考核。教学案上课前一天必须把教学案发到学生手中,使用后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各学科电子教学案资源库,使之成为下一学年教师的参考借鉴资料。
三、抓创新
为了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学校决定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萌发出尝试构建自主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通过不断酝酿商讨,2011年9月我们确立了以“教学案”为载体,打造“自主、互助、和谐”课堂为主要特色的教改之路。目前,我们已由原来“课前预习导学——课内学习研讨——课堂巩固提高”三段式教学,向“课前预习导学——课内学习研讨——课堂巩固提高——课后拓展延伸”四段式发展,课堂效果更加高效。
四、抓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变小组学习为小组管理,使之成为小集体,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与分工。2.评价多元化,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3.营造鲜明的班级文化氛围,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状态。4.定期评比班级小组建设。
五、抓自学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学, 课堂教学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意志、方法、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与预习是分不开的,学会预习是关键的一步。而教学案恰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式,实现了老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具体做法是利用放假期间先发教材,制定预习计划表,发给学生,学生在假期间先自学,开学第一天就对预习计划内容考试;然后把自习课作为自主学习的预习阶段,同一年级只有两个老师值班维持秩序。上课主要以互助学习为主。 因此,我们以“教学案”为载体,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摸索一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减负增效的路子,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形式发生彻底转变,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的奇妙变化。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回答问题的热情高了,合作的效度提高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多的是争先恐后发表见解的身影;角落里再也寻不到呆滞的目光,教室里闪烁的竟是灵动的神采。
一是学生变得大胆自信,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二是学生变得爱学乐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三是学生变得会学善学,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四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实践和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的锤炼,反思的沉淀,交流的碰撞,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能力,锻炼了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教师参与教改,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深入进行教科研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和追求,在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教科研工作在本校形成了浓厚的氛围。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的教师已成为省市名师。
自主互助和谐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实验班的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动了其他班级踊跃参与进来,现在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课改氛围正在形成,课堂上学生在教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质疑、自信地展示,使课堂有了生机,有效地抑制了两极分化现象,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2010、2011、2012年中考,在连续保持全县前列的基础上,正式上线人数突破五十人,受到全乡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