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梁 涂园园 周璇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积极、高效地互动。因此,研究课堂中师生互动,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实习听课、讲课的经历整理了促进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几点教学策略,以期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 师生互动 课堂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向以“学生为本”的互动教学转变,由重“ 教”向重“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的人文情境,创设宽松、融洽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交流氛围,把学生从压抑的心境中解放出来。新型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
一、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目前高中教学绝大部分仍是一味追求高考得高分,教学就认知而认知,围绕教材、复习资料转,忽视学生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生的探索和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虽然就师生互动教学而言,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语言交往方面
①是讲与听,教师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只顾自己滔滔不绝的“讲”与“问”;学生被动的“听”与“答”以致失去对话的真正意义,必然引起学生的厌烦和不快,只体现教师的作用,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接受其影响,难以做到互动。
②是问与答,课堂上一贯的要求学生回答“对”与“不对”,这种“打乒乓球式”的一唱一合,表面上是互动,但还是教师引着学生“钻圈套”的方式,即表面动而并心不动,是一种静态下的被动式互动。
③是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质量不高,绝大部分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记忆的,这说明教师的提出并没有启迪思维,而是机械的死记硬背。
2.学生交往方面,集中在学生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上。就前者而言,学生个体需经教师许可方能与全班交往,如板演,交流,演示等,这种交往仍然是静态的沟通“互动”;而后者学生个体与个体交往多为同桌的交往,必须经教师的许可,这种交往范围很小。从本质上讲,它仍是一种静态的“互动”,而不是全员的、主动的互动。
二、改进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多数教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二是多讨论,教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我认为面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知识和感情层面才能产生碰撞和共鸣,形成实质上的互动,那么,师生互动如何去实现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前提
2.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3.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是高中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关键
4.创设互动教学环境,倡导交流、开放课堂
5.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互动
6.区别教学层次,广泛互动
7.良性评价,升华互动
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們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亿.点评: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2]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
[4]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