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教育

2013-04-29 00:44刘庆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情趣名著想象

刘庆红

“阅读的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初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因素,引导初中学生进行体味、联想、想象和创新,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理性的启迪,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新性的审美能力。”[1]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审美感知

导入新课是课文阅读的第一环节,也是引导学生审美的第一关。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在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作为老师,设计导语,可以借用歌曲,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设置悬念,可以提出问题,可以引用古诗,这样一上课便能抓住学生的目光和期盼的心情,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审美主体的角色。除了采用导语,还可以运用实物直观导入。根据教材需要选好教具,或实物挂图,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做到恰到好处,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求。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黄河,母亲河》时,我采用一组自制的动态黄河图来创设一定的情感气氛,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便引领着学生走进黄河,领悟黄河的魅力。教师是每节课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审美主导者。教师如果能运用生动、形象、亲切的话语,精彩的故事,有趣的表演,来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氛围,那么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可以获得审美愉悦,精神得到陶冶。

二、开拓审美想象,点燃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分析作品揭示作者所表现的深层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领略到作品中的景色美,而且深深地领悟到这种“美”所蕴含的高尚情趣,从而起到净化学生灵魂的作用。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表面看,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其实,揭开这层面纱,里面还有更多的深层性的情趣,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迥然不同的雅性,写出了他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一个“痴”字,写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外的雅情雅致。“一切景物皆情语,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去体验它所包容的人生意义和高尚情趣。”[2]再如《咏雪》中才女谢道韫这样形容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看似平白如话,但通过想象,在我们的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天的美丽图景,这一图景,多么富有生机,多么令人神往。所以,通过想象可以激发起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由表象的认知,进入到审美的新境界中,从而把握艺术美的深层性。

三、获得审美感受,提升审美情趣

如果说教师是审美的主导者,那么学生则是审美的主体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以自己阅读为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因此在阅读中,只有把“读”还给学生,学生才能亲自去品味、去体会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感,从而获得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感受。

阅读不仅仅限于课本,更要拓展视野,让学生多读读文学经典名著。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把自己融于社会之中,就得有自己认识社会,理解人生的方式。经典名著通过描摹社会的方方面面,表现复杂的人性,包含着许多历史、人类的睿智。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可以感受各种人物的情感,感受他们的个性和精神魅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爱的教育》、《简·爱》等名著以其对生活的独特的见解,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至今仍能给青少年许多启迪。当然,这种感受只能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获得。自己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便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追求,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去体验作品中独特的美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去发展思维想象能力。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咏梅.美学语文,诗情课堂[DB/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19-2006154474.htm

[2]陈英.语文课的美育特点及教育途径[J].双语学习,2007(5).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情趣名著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夏虫情趣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