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价值

2013-04-29 00:44:03吴晓勇熊猛
中国美容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解剖

吴晓勇 熊猛

[摘要]目的: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了解其走行变异分支情况以及对血管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选用10具(共19侧,一侧半面破坏不可使用)成人头面部标本,3具(6侧)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人红色乳胶溶液,余未灌注直接解剖。锐性剥去相关区域的皮肤,去除部分脂肪,从下颌下缘至内眦解剖面动脉的全过程。其中5具(10侧)仔细分离出面动脉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终止于内眦动脉的11侧,占57.9%,终止于鼻背的3侧,占15.6%,终止于鼻翼外侧者3侧,占15.6%,终止于上唇动脉的2侧,占10.9%。10侧分离了面动脉分支,发现面动脉从下颌骨前缘到终止处,分布有3~8支,平均5.6支穿支,分支基本分布在下颌骨至鼻翼区间段,动脉起始点口径为0.5~1.9mm,平均1.3mm,穿支长度为14~55mm,平均25.4mm。结论:面动脉走行基本稳定,但有解剖上一定的变异。在采用面动脉血管为血供的皮瓣时术前要探查面动脉走行,不可一味采用经验切取皮瓣。面动脉在下颌骨至鼻翼间有相对稳定的分支,有一定的直径和长度,可以使用合适的面动脉穿支皮瓣进行邻近组织的修复。

[关键词]面动脉;穿支;解剖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5-0523-02

以面动脉为血供的轴型皮瓣临床使用极为常见[1-4],而面动脉的走行变异会给临床使用带来不便。为此,笔者对面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发现其解剖特点以及变异的基本特征。而穿支皮瓣具有损伤小修复效果满意等特点,面动脉穿支皮瓣今年来也被部分学者提出,笔者对部分标本面动脉穿支进行解剖,得出其穿支数量、穿支部位、穿支长度和直径,希望对临床使用面动脉穿支皮瓣有一定指导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选用10具(共19侧,一侧半面破坏不可使用)成人头面部标本,3具(6侧)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人红色乳胶溶液,余未灌注直接解剖。锐性剥去相关区域的皮肤,去除部分脂肪,从下颌下缘至内眦解剖面动脉的全过程。其中5具(10侧)仔细分离出面动脉分支,得出其穿支数量、穿支部位、用游标卡尺测量穿支长度和直径。

2 结果

2.1 面动脉的基本走行特征:面动脉在嚼肌的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向上进人面部,直行或迂曲向上行进至距口角外约lcm处,然后上升至鼻翼基底,在沿鼻外侧到达内毗,延续为角动脉。面动脉位于笑肌、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的外侧束的深面和下颌骨、颊肌、提口角肌的浅面。

2.2 面动脉走行特征与变异:面动脉在走行变异之前,走行方向符合面动脉走行基本特征。走行变异后终止于内眦动脉的11侧,占57.9%,终止于鼻背的3侧,占15.6%,终止于鼻翼外侧者3侧,占15.6%,终止于上唇动脉的2侧,占10.9%(图2~5,图7)。

2.3 10侧解剖了面动脉分支,发现面动脉从下颌骨前缘到终止处,分布有3~8支,平均5. 6支穿支,分支基本分布在下颌骨至鼻翼区间段,动脉起始点口径为0.5~1.9mm,平均1.3mm,穿支长度为14~55mm,平均25.4 mm(图6)。

3 讨论

面动脉的走行分布曾有学者做过解剖研究,但结果均不尽相同。Koziele将面动脉的分布分3型:终止于角动脉的占58%,终止于上唇动脉者占20%,终止于下唇动脉者占22%。 Mitz等[5]报道增加了双重型和下颌下型。吴镝[6]等发现了鼻翼外侧型和全面型。本研究发现了鼻背型。虽然各种解剖发现得出的分型不尽相同,但均有如下特点:①面动脉终于内眦者为绝大多数;②每一研究发现的新的不同分型所占比例均较少;③面动脉走行分布总体稳定,但变异种类很多,变异总数所占比例小。因面动脉为血供的皮瓣在临床使用中已较常见,考虑到面动脉存在的多种变异,临床皮瓣设计中不可过于按经验,以减少设计误差和手术风险。

面动脉穿支皮瓣近年来由部分学者提出[7],也有使用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零星报道[8],本研究证实面动脉从下颌骨前缘到终止处,分布有3~8支,平均5.6支穿支,分支基本分布在下颌骨至鼻翼区间段,动脉起始点口径为0.5~1.9mm,平均1.3mm,穿支长度为14~55 mm,平均25.4mm。相对稳定的穿支数量、穿支部位、穿支长度和直径为穿支皮瓣的使用提供了解剖支持。临床使用穿支作为皮瓣血供时注意选择靠近修复部位,直径较大,旋转方便的穿支更利于创面的修复。

[参考文献]

[1]Keamey C,Sheridan A,Vinciullo C,et al.A tunneled aud turned over nasolabial f1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full thickness nasal ala defects[J].Plast Reconstr Surg,2010,36(8):1319-1324.

[2]Yotsuyanagi T,Yamasbila K,Urushidate S,et al. Nas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aesthetic subunils in Oriental[J].Plast Reconstr Surg,2000,106(1):36-44.

[3]Ducic Y,Burye M.Nasolalial flap reconstlruction of oral cavity defects:a report of 18cases[J].Oral Mlaxillofac Surg,2000,5(10):1104-1108.

[4]Varglese BT,Sebaslian P,cherian T,el al.Nasolabial faps in oral reconstruction:an analysis of 224 cases[J].Br J Plast Surg,2001,54(6):499-503.

[5]Niranjan VS.An anatomical stud of the facial artery[J].Ann Plast Surg,1988,21:14.

[6]吴镝,王新刚,黄晨烃,等.面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2)5:258.

[7]Hofer SO,Posch NA,Smit X.The facial artery perluralm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periural defect[J].Plast Reconster Surg,2005,115(4):996-1003.

[8]沈倩云,章一新,李靖.鼻唇沟穿支皮瓣在鼻翼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1):14-16.

[收稿日期]2012-12-13 [修回日期]2013-03-15

编辑/张惠娟

猜你喜欢
解剖
关于针灸推拿专业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探讨
求知导刊(2017年10期)2017-06-27 09:15:25
科学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的“解剖”与思考
浅析《动物解剖生理》的课程改革
中文信息(2017年2期)2017-04-13 16:21:44
公安机关法医解剖室发展现状和对策
公安机关法医解剖室发展现状和对策
正中神经分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解剖学研究
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可行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25期)2015-10-16 21:01:12
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研究
回冻法在林麝解剖中的应用
农业与技术(2015年9期)2015-06-24 03:55:23
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分析
医学信息(2015年6期)2015-03-17 0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