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婷
我班建立了六人为一小组、组内又结对的“分组结对”管理机制。我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由三个层次(优秀、中等和后进)的六名学生组成。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小组都是自愿组合的。如遇到有学生重合的情况,则由老师与组长负责调整。
小组从建立到成熟,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只要指导到位,小组建设一旦成熟,学生就会有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管理高招。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展示的就是来自学生的一个高招。
他坐上了“反思座位”
我一贯反对给学生安排特殊座位,但教室里却出现了一个“反思座位”,这个座位单列在教室的最前排。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个小组提出建议:所有小组对于组员最重的惩罚就是劝其暂离小组,独自坐到“反思座位”上反思。经全班商议,通过了这个建议。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对不守规矩的学生有较好的约束作用。
我班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黄山。他天天迟到,上课随意下座位,不做作业,老师找他谈话,刚一开口,他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刚开始,我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没法再批评他,只能轻声细语地安慰他,并帮他找原因,鼓励他,给他提目标。但第二天,我所有的付出换来的是他依然不做作业,上课依然不守纪律。于是,我又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又开始大把大把地掉眼泪……
如此循环往复,两个月过去了,黄山依然不守纪律,不做作业,其间还挑起并参与了两次打架事件,并对家长撒谎说别人欺负他,惹得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来质问我。上自习课,他变着花样逗同学,有一次甚至用桌套勒住自己的脖子,伸长舌头装死人。同学们对他的行为深恶痛绝,都不理他,他便大声地自言自语,扰得邻桌不得安宁。
黄山所在的第九小组因为他,从没有得到过“优秀小组”的称号。小组成员商议后一致决定“隔离”他,他就这样坐上了“反思座位”。
第一天被“隔离”后,黄山还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我问他:“是不是没有人管你了,你觉得很自由?”他大叫:“潘老师,全班就您是我的知音啊!”我说:“那就恭喜你了。”
那天语文课上黄山表现异常积极,只要我一提问,他就拼命举手,站起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暂时还不能回答,我思考后再回答,可以吗?”我忍了忍没批评他,但他更过分了,后半节课时他站起来对全班的同学说:“今天语文课的问题我承包了,你们不要跟我抢啊!但是我暂时不会。”全班同学义愤填膺,我也很想请他出去,但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看我掌心里写的“莫着急,莫生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表扬他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知道他这些都是做给他的小组看的。
由于我们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自然黄山就无法参与其中,他要么东张西望,要么自言自语。几天过去,他的脸上开始阴云密布。
设立“反思座位”的目的不是让“问题学生”感觉被集体抛弃,而是要给“问题学生”一个反思的空间、一段反思的时间。我私下找到第九小组,与他们商议想让黄山回来,但他们一致说:“黄山要是真想回来,应该自己来找我们商量。”
我曾经在班上说过我是无权凌驾于班规与组规之上的,有问题只能大家商议去做,所以,我只好作罢。我密切关注着黄山的表现。
和小组成员签合同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黄山跑到我的跟前,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想求您一件事,不知您愿不愿帮我。”
我知道有戏了,但故意一脸迷茫地问他:“你需要我帮什么忙啊?”
他脸红红地说:“老师啊,您不知道,这么长时间没有和同组的同学聊天了,我还是挺想他们的,我想回小组去。”
见他的脸上没有了骄横,我心里暗暗高兴,说:“你知道我是没有特权的,我不能命令你们小组接纳你回去。我建议你直接找小组组员表达你的愿望。”
他犹豫了一下,说:“可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捣乱,不知道他们能否原谅我。”
我说:“小伙子,你的组员这样做不是惩罚你,而是要给你时间让你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只要你拿出实际行动,态度诚恳地主动与小组联系,他们会欢迎你归队的。”
他想了想,说:“老师,我害怕他们不给我台阶下,您能陪我去吗?您站在我的身后,可以不说话。有您在那儿,他们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啊!您要给我扎起啊!”(“扎起”为四川方言,意为“做坚强后盾”。)
我笑了:“这样做,我认为不妥。他们会感觉你没有诚意,以为是老师要你回去的。我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样吧,你先去试试,不行的话,我们再商量办法。勇敢些,去吧!”
望着黄山离去的背影,我想他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可是,直到下午放学前,黄山依然坐在“反思座位”上。我有点着急了,暗暗为他担忧。我决定下午放学时想办法帮助他回到小组。
放学后,黄山与组员都没有离开教室,我也留在教室。黄山走到我面前,郑重地双手递给我一张折好的纸,我想这一定是检讨书。
但我接过纸来展开一看就乐了,这居然是一份“合同书”!全文如下:
合同书
甲方:李丽、胡红、林华、赵明、郭东
乙方:黄山
本组人员为了让黄山引以为戒,特经组员与黄山商议后制定以下条约,对黄山约法8条:
1.早上来到学校以后,马上把作业交到小组长处,然后下去锻炼。如违反,则打扫班级卫生一天。
2.诵读时必须大声朗读,如违反,把诵读的内容抄写一遍。
3.英语早读大声朗读,背诵英语单词、句子、短语,早读下课后由组长抽查。抽查发现没有背到的,则把没背到的那部分抄写5遍。
4.语文早读课代表讲评字词,书间必须有注音、释词。如没有,每个词抄写5遍。
5.课堂上不准打瞌睡,发现一次把老师当堂讲的内容抄写一遍。
6.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做完的,下课后借组员的笔记来,组长中午检查一次,下午检查一次。如没有做好,把笔记补齐。如果缺了英语笔记,就把组员指定的单元所有重点抄写一遍。缺了数学笔记,就做3道思维拓展训练题。缺了语文笔记,就做一篇文言文阅读或现代文阅读。
7.作业问题: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必须全部做完,不许留空,不会做的可以去问,书写必须工整。如违反,把空着的作业补完后再将其抄写3遍。若书写完全看不清楚,作业重做。
8.下午班务小结时,不许无缘无故地乱喊,否则放学后留下来大声诵读组规。
以上为全部条约,请黄山同学严格遵守。
甲方签字:李丽 胡红 林华
乙方签字并画押:黄山
我看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黄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老师,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还专门到老师办公室借了一瓶红墨水来画押呢。”
一份“合同书”就会让孩子彻底改变吗?我当然知道教育远不是这么简单。但教育是留有空白的艺术,三分是启发,七分是等待。我的启发已经完成了,现在需要的是等待。
从“合同书”生效的那一天起,黄山果真慢慢有了进步。这之后虽然也有反复,也经历了非本文三言两语能够说尽的艰难的成长过程,但他一天天在改变,越来越成为一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学生。
成为荣获“最爱集体奖”的懂事男孩
学生是在集体中成长的。
人常说,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曾经被小组“隔离”的黄山,在远离集体后深刻体会到了集体的重要,在回归集体后,他变得非常热爱集体,和小组成员的相处渐渐变得融洽。
毕业前,他做了一些感动全班的事。
他自己购买了乳胶漆,每天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粉刷教室墙壁,使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
他用钢丝球、洗衣粉仔细地擦洗地板,使教室的地面变得无比洁净……
黄山做的这些事让全班同学感动不已,为此我们专门给他颁发了“最爱集体奖”。
中考后,黄山决定读职高。他告诉我:“我不会盲目选学校的。我在填志愿前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发现医院不缺女护士,但缺男护士,所以我选择了读卫校的护理专业。在做调查的过程中,有一家医院告诉我毕业后可以到他们的医院工作。老师,我连工作都提前敲定了。”
看着眼前这位懂事成熟的小伙子,想到三年前他刚进校的样子,我感慨万千。我们交谈了很久,他走之前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以后您生病了,需要打针就来找我,包您不痛。”
以世俗的眼光看,黄山没有上重点高中,我对他的教育似乎是失败的。但面对现在的他,我真的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他人格健全、富有理想、热爱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智慧。这不都是教育的成功吗?
除了我,除了各位老师,在黄山的记忆中,第九小组的组员、“反思座位”“合同书”,都会留下浓重的一笔吧?
对于孩子来说,有时来自同伴的教育比来自老师的教育更重要。
李镇西点评:
应该说,黄山的进步无疑是小组同学让他坐到“反思座位”和与他签订“合同书”帮助他的结果。这种方式当然还有商榷之处,但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潘老师没有过多干涉,而是尊重学生的自我创造。但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并不是表现为老师作壁上观,而是老师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在和孩子交谈的过程中,持续关注、鼓励、期待……最后,在潘老师、小组同学和黄山这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曾经顽皮的黄山终于走向成熟,变得懂事了。“教育是留有空白的艺术,三分是启发,七分是等待。”潘老师这话说得好极了!
(本栏责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