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慧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在教学中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可在我校及周边的小学,由于各种原因,时常会因学校的需要让有些老师进行学科转换,这些老师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接手其他的学科,困惑也随之产生。我在学科转换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不过,学科转换也给我带来了幸福感。
语文教学——热情与活力并存
从我1998年踏上教师岗位起就一直教语文课,2005年又从中学辗转到小学,摸遍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课本,长年累月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教学内容从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到组词、造句,从三言两语的看图写话到五六百字的习作,我经历了孩子们从识字到写字、从读书到写话的发展过程。课前,我精心准备教案;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从阅读中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生哲理;课下,我又一本一本地批改孩子们歪歪扭扭的习作,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话语中感受着别样的乐趣。
为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我还经常找优秀教学实录观看,并参考理论书籍等进行教学反思。在我的影响下,班里的学生不仅学科成绩优异,对语文学习也兴趣浓厚。每每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成就感与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职业倦怠——疲惫之时得指引
也许是长期不变的工作性质让我产生了职业倦怠的缘故吧,两年前,我的工作热情陷入低迷,少了以往的狂热劲头,曾经充满活力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我更厌倦了那烦琐的班级事务、永远也改不完的日记和作文。我失去了往日的阅读兴致,就连酷爱的小说一星期也翻不了几页。就这样,我每天浑浑噩噩地度日如年。
就在我彷徨无助、情绪日渐低落的时候,郑州师范学院的张家胜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到我校指导教学。我也准备了一节课请他们给予指导。记得当时张教授对我的评价是:设计精心、环节有条理、基本功扎实,尤其是在阅读理解的指导方面很有经验,但教学语言比较生硬,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不活跃,孩子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专家组的一番评价正中我课堂的要害。于是我就找机会和张教授谈了困扰我多日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指点。张教授说:“你目前的状态属于职业倦怠,你的课堂设计很有层次,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要不你改教数学试试?”接着,张教授还和我谈了关于农村需要全科教师回归的一些内容,她鼓励我大胆尝试。
改教数学?我心里不禁掀起一阵阵热浪,但又因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踌躇不定。
改教数学——拨开云雾见青天
尽管当时我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可想到再也不用为那改不完的作文而发愁时,心中便有了几分坚定。新学期我主动请求改教数学,这样的举动当时令同事们不解。
为上好一节课,我不断翻阅数学课程标准和各种资料,在对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备好教案。然后,我坚持听完同年级其他四位老教师的课,再就本班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环节。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才会踏上讲台上新课。就这样,每天为了一节课而奔波忙碌着,日子一天天溜走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个从语文转行过来的数学教师,我比专业的数学教师具备更为扎实的语言表达技能。利用这一点,在数学课上,我除做到语言精练、准确、吐字清晰外,还经常带领学生阅读,如:读题目要求,读应用题的内容,直到读懂意思、读出关键词,找出已知信息与问题为止。训练了一个学期之后,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显有了改善, 85%的孩子一道题读完两遍就能准确找出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的联系,从而正确作答。另外,我还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讲的我坚决不讲。遇到需要讲的问题时,我也是引导学生先读题,再一句一句分析,理清所有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如今,我已是学校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我班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大有进步。张教授了解到我在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后非常高兴,再次到我班指导数学课,课后她说:“你的‘改课很成功,学生的潜能都被你挖掘出来了,很有活力!其他学科你敢不敢尝试?”
我笑了。美术,还是体育?没问题!
从语文改教数学这段时间,我发现其实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就能胜任每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感受到做“全科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