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如何服用保健食品

2013-04-29 20:36周弘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2013年5期
关键词:保健食品保健品婆婆

周弘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就是很多老人去世后家中还留下大量的保健品没有吃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保健食品的市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就接近1000亿元。但是在保健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不负责任的商业广告与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加之消费者在选择保健食品时的众多误区,埋下众多健康隐患。

为此,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3月28日在武汉市民之家主办:“市民大讲堂第八期:保健食品再认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姚平教授围绕“保健食品再认识”主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市民介绍了保健食品相关知识,当天的会场上座无虚席,很多市民由所在社区委员会组团慕名而来,专程来听这次的保健食品知识讲座,大家纷纷表示非常想通过这次的讲座,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对特定的适宜人群有作用

讲座上姚平教授详细讲述了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共性和区别,保健食品具有明确而具体的保健功能,含有明确而稳定的功效成分,除了普通的食品形态外,常有胶囊、片剂等口服剂型,保健食品还有特定人群食用,有规定的每日服用量,而我们日常的普通食品则没有上述要求。保健食品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食品,高于食品,但不能代替食品”。因为保健食品不能取代正常的膳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

“保健食品是不是我们生活中必需品呢?”姚教授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保健食品‘似食非食,因此保健食品不能替代日常膳食,也不能替代药物。”姚教授接下来提到,保健食品针对的是亚健康人群,对于已经处于疾病状态或本身就很健康的人,它起不到效果。而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姚教授表示,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也不可能具备药物的治疗效果,充其量只能辅助药物调理。对于保健食品取代食物,他更是大声说“不”,因为人体的营养需求至今远未完全揭示清楚,而人体的胃肠道也需要正常膳食的刺激。

姚教授提醒市民,如果你是亚健康状态,那么你可以适当选用合适的保健品。首先,要分清自己是否是该产品标识的适宜人群,不要盲信广告和夸大的宣传。其次,要在正规场所购买保健食品,认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俗称“蓝帽子”,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盒,仔细查阅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保健食品的外包装除印有简要说明外,应标有配料名称、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适用人群、不适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有储存方法、批号、生产厂家。最后,应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功效,避免受到商家虚假、夸大宣传的蛊惑,同时在正常饮食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演示如何辨认“真假狸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完了理论,武汉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现场向市民如何演示快速检测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让广大市民大开眼界。

执法人员拿出一大袋在执法中查出的山寨、假冒伪劣保健品,并为市民当场进行快检试验。武汉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监督员拿出一瓶左旋肉碱的减肥胶囊,将胶囊内粉末倒入专业试剂瓶中,振荡让其充分接触,静置一分钟后,再倒入新的试剂瓶,滴入2-3滴检测溶液,用手一摇,瓶中溶液瞬间变成紫红色。

“快检能初步证实粉末中含有酚酞。”监督员冯良说,这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这些号称有减肥功效的保健品,实际上违禁加入西布曲明、酚酞等西药,抑制食欲或促进排泄,但服用后会产生口干、头晕、腹泻、嗜睡、夜尿增多、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对心血管伤害非常大。

家住武汉科技馆附近的万婆婆大老远赶来听这次讲座,已经古稀之年的她很想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这次讲课很有收获,之前被忽悠买了假冒伪劣的保健品,冤枉花了9600块钱,早点来听这个讲座就好了。” 原来万婆婆已年过六旬,一直受糖尿病的困恼,听熟人介绍一款“山药片”的保健品“包治百病”,于是,让朋友送了8盒到家中,总共花销175元。“吃了几盒感觉有点不对。”万婆婆说,感觉没什么有药效,抱着对该药品的疑惑今天特地来保健食品讲座求证真伪。

对此,武汉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副所长王晓凡现场对该“药”进行了观测,“从外包装上看,没有保健食品专用标志等标识,初步判断为假药,具体还需详细检测,并建议其到相关机构投诉维权。”王晓凡说。

和万婆婆有相同的被忽悠经历,原来65岁的桑婆婆(化名)身患糖尿病多年,一次,路上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义诊“医生”告诉她,目前的高科技已“攻克”了糖尿病,他们正是在做新药物推广的“健康专员”,婆婆果断买回几千元的“新药”。

刚服用时,婆婆发现血糖确实低了,而且不适症状也消失了。不料半年后,婆婆觉得身体不适、眼前发黑。到医院检查,发现婆婆空腹血糖高到29,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引发视网膜病变,面临失明,且不可逆转。

经检测,该“新药”加了降糖的西药,一开始会有明显效果,但长期吃对身体有害。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当前保健品的推销方式鱼目混珠,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很多保健品的“会销”形式,在诱骗老人购买保健品中起了很大作用, 所谓“会销”即所谓的健康讲座,实为“洗脑讲座”;另外很多老年人容易听信朋友一面之词被说服心动后购买,抑或是被路上伪装成“白大褂”的江湖郎中诱惑购买,上当受骗购买假冒保健品后轻则损失钱财,重则损害健康。切记一定要到正规场所购买保健食品,认准保健食品的“蓝帽子”即批准文号,谨慎购买。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保健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中国80年代末期到1995年年初,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食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食品行业的制度规定。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至今,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2000年中国开始取消保健药品整顿保健食品行业,2001年和2002年保健食品行业又开始大幅下滑。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适应新的健康观念的新型保健食品不断涌现,市场整顿促使消费者购买信心的增强,使行业重新展现生机。至2004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值达到近500亿元。在此期间,外国保健食品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并迅速占领相应市场。

从2005年开始,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进入新的成长期,企业促销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智,消费者选择产品更注重质量、品牌、实际功效等。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的保健食品开始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如燕窝、人参、驴胶等。随着城市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保健食品的消费文化已经形成并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保健食品企业的开始走产品、品牌差异化的战略,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和消费者的需求。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值超过近1000亿元,至此,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成长时期。但从整个保健食品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竞争格局比较混乱,行业的集中度不高,管理以及自律的状况都处于初级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链接>>>

保健品也要按量服用

保健食品虽然不同于药品,但也有具体的含量,如果分量不够,我们吃的保健品不过就是精神安慰剂,这里教您简单的方法。假如说每粒的净含量是500mg,每100g中有效成分(虾青素)含量0.8g,意思就是虾青素含量是0.8%,那么每粒胶囊有效成分的含量=500mg×0.8%=4mg。只有计算清楚了才知道自己的服用是否够份量。

服用时间各不相同

维生素最好饭后服用。维生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饭后服用能够溶解在食物油脂中,被胃黏膜吸收,比较完全地被人体利用;一类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等,如果空腹服用,还未被充分利用,就会通过胃肠道被排到体外。复合维生素中一般既含有脂溶性维生素,又含有水溶性维生素,饭后服用,能够更充分地吸收利用多种维生素。钙片的最佳服用时间是晚上,睡前服用吸收更好。也可以饭后服用,钙片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钙离子,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吃钙片期间,白天可以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吃完菠菜、芦笋等含草酸高的食物,应避免服用钙片,以免引起结石。补血的铁制剂一般在饭后服用。蛋白质粉和鱼油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一起服用。饭前服用螺旋藻,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体重偏轻和正常的人,饭后服用可以避免影响食欲。

不同人群需求不同

正常人只要日常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就能满足大部分的营养需求,不必刻意服用保健品。对于偏食、身体素质差、上了年纪的人,可以适当服用保健品,补充营养素。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老年人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钙等。更年期女性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量,适当补充钙、铁、锌。育龄妇女、孕妇需要适当补充铁和叶酸。

猜你喜欢
保健食品保健品婆婆
保健品知识ABC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保健食品说荞麦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最适合胖人去脂减肥的保健食品
别把婆婆当成妈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
献给婆婆